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速览

国庆中秋交通观察:繁忙交通绘就中国经济活力画卷

时间:2025-10-07 12:07:11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史词

交通繁忙 绘出经济活力——国庆中秋假期交通市场深度观察

国庆与中秋双节交汇之际,中国大地处处涌动着蓬勃生机。从北国雪原到南海之滨,从东部沿海到西部高原,一个流动的中国正以高效运转的交通网络,勾勒出经济活力的壮美画卷。

综合交通体系支撑23.6亿人次大流动

交通运输部最新预测显示,今年国庆中秋假期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将达23.6亿人次。这个数字背后,是新时代交通强国战略的生动实践——各地区各部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交通强国的重要论述,持续完善"人享其行、物畅其流"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在北京南站,通宵运营的高铁站见证着"流动中国"的澎湃动力:开行夜间高铁、实行双侧进站、新增安检通道、提供夜间候乘服务,预计发送旅客252.6万人次。四川高速服务区则上演着"服务区变景区"的创新实践:茶博物馆、"西红柿集市"、手冲咖啡等特色服务,让旅途中的短暂停留变成文化体验之旅。吉林长春机场以"中国红"主题景观打造网红打卡点,国庆嘉年华活动日均吸引上万游客驻足。

新线路拓展出行版图

10月1日,全国铁路单日发送旅客2313.2万人次创历史新高,民航客运量同比增长3.2%。数据攀升的背后,是综合立体运输网络的强力支撑。

高铁网络持续延伸:9月28日开通的沈佳高铁沈白段,让沈阳到长白山的旅行时间缩短至2小时。这条串联沈阳、抚顺、通化的黄金线路,国庆期间日均发送旅客3万人次,带动沿线旅游市场升温。目前我国高铁里程已近5万公里,形成"八纵八横"高铁网骨架。

高速公路突破地理阻隔:九绵高速以82%的桥隧比穿越川西北山区,将平武到达州的行车时间从6小时压缩至3小时。假期前两日,九寨沟收费站最高流量超1.5万辆次。今年以来,从川西高原到湘鄂山区,从赣西南腹地到吉林边境,20余条新高速相继通车。

航空网络织密天路:7月新开的珠海-大理航线,让苍山洱海之旅缩短至2个多小时,假期客座率预计超90%。祥鹏航空同期开通丽江-济南、西双版纳-腾冲等30余条新航线,构建起"空中快线"网络。

新玩法重构出行体验

当"打卡式"旅游让位于"沉浸式"体验,交通本身正成为旅游新场景。K7911次"胡杨列车"横穿400公里无人区,车厢内设置重点旅客服务卡、银发专席等人性化设施,让广东旅客刘女士感叹:"原本担心长途不适,没想到服务这么温馨。"

租车自驾市场迎来爆发,交通运输部预计假期租车需求大幅增长。在浙江宁波,夏晟一家通过"首日免费充电"活动,轻松完成河南至东钱湖的自驾之旅。邮轮旅游同样火热,深圳蛇口邮轮母港8天7晚航线服务旅客超1.7万人次,福建厦门、上海等地海事部门通过"一船一策"监管,实现邮轮"零待时"进出港。

跨境游展现开放活力

这场流动盛宴早已跨越国界。国家移民管理局数据显示,假期日均出入境旅客突破200万人次,10月1日和6日形成客流高峰。马来西亚对中国免签政策吸引唐先生一家直飞吉隆坡,南航则新开广州-利雅得、深圳-岘港等国际航线,加密广州-普吉、大连-首尔等热门航线。

英国《旅游评论》指出,中国与40余国互免签证范围扩大及国际航班量增加,推动出境游市场强劲复苏。在G1609次列车上,法国旅客艾玛和安德雷不仅体验了茉莉花茶窨制工艺,更与中国非遗文化来了一次"高铁邂逅"。国铁南昌局将闽剧、寿山石雕等非遗项目搬上列车,让1250万人次的水路旅客在旅途中感受文化魅力。

从高铁飞驰到邮轮破浪,从跨境航班到自驾车队,23.6亿人次的流动轨迹,正在书写新时代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动注脚。

本报记者 李心萍 邱超奕 韩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