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内蒙古大兴安岭10月17日电 (记者 张玮)10月1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汗马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第一次十年评估大会传来振奋消息:过去十年间,该保护区森林覆盖率从88.4%跃升至94.8%,湿地面积同步扩大12.6%,标志着中国寒温带生态保护取得里程碑式突破。
图为鸟瞰汗马世界生物圈保护区湿地。(无人机照片) 内蒙古森工集团供图
汗马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坐落于大兴安岭山脉西坡北部,地处泛北极圈泰加林带南缘,2015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纳入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总面积达148,948公顷,是中国第33个获此殊荣的生态区域。该保护区以寒温带针叶林生态系统为核心保护对象,承载着维护区域生态平衡的重要使命。
内蒙古森工集团汗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最新数据显示,十年间保护区通过构建智能化防火体系、升级生态监测网络等创新举措,累计完成巡护里程1.2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赤道四分之一。生态修复成效显著:狼、马鹿、野猪等多年未监测到的物种重新现身,旗舰物种驼鹿数量从168只增至285只,种群结构持续优化。科研平台建设方面,已建成国家湿地定位站、院士工作站等5个科研基地,形成覆盖生态监测、物种保护、气候研究的完整科研链条。
图为俯瞰汗马世界生物圈保护区湿地中的牛耳湖、牛腿湖、牛心湖。(无人机照片) 内蒙古森工集团供图
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主席张亚平在评估总结中指出,评估专家组通过实地考察、数据比对、社区访谈等多元方式验证发现,汗马保护区在生态系统原真性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科研成果转化等方面形成可复制经验,其'天空地一体化'监测体系、社区共管模式等创新实践,为中国寒温带生物圈保护区建设树立了标杆性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