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速览

山东践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绿色转型与未来产业双轮驱动

时间:2025-09-19 11:04:46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惠小东

中新网济南9月19日电 (记者 李欣 王峰) 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六周年之际,一场聚焦山东实践的中外记者见面会于9月18日在济南举行。来自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韩国、新加坡等国媒体及国内媒体的30余名记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山东在生态保护、工业脱碳及未来产业布局中的创新实践。

中外记者见面会现场

绿色工业转型:传统产业升级与新兴集群崛起

‘山东产业发展和能源转型正在加速向新、向绿、向未来。’山东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张海波在会上表示,作为中国工业门类最齐全的省份之一,山东紧扣‘绿色低碳’方向,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集群化为目标,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通过制定因地制宜的发展规划和政策,山东着力营造政务、人才、产业等‘八大生态’,推动工业经济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头号工程’。

目前,山东在高端装备制造领域成果显著:全球首列碳纤维地铁列车投入商运,全球运力最强固体火箭‘引力一号’点火升空,全球最大直径智能盾构机‘山河号’投入使用。这些‘大国重器’的涌现,标志着山东工业正迈向全球价值链高端。

针对钢铁、化工等‘难减’工业部门的脱碳难题,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厅长陈飞指出,山东已构建‘源头控碳、过程减碳、末端降碳’的全链条治理体系。通过累计退出粗钢产能近2000万吨、压减化工园区110多个,从源头严控碳排放;每年实施投资500万元以上的技改项目约1.2万个,累计创建省级以上绿色工厂1000余家;实现赤泥、粉煤灰等10余种工业固废的规模化、高值化利用。

在新能源消纳方面,山东省发展改革委主任孙爱军表示,随着光伏规模的迅速扩大,消纳压力上升。山东正依托沿海良好的地质水文条件,加快发展核电,海陆并进开发风电,逐步改变以光伏为主的新能源结构。2024年,山东新能源投资突破2100亿元,同时出台提速建设新型储能、拓展消纳模式、推进电价市场化改革等政策,确保绿电‘发得出’且‘用得好’。

山东新能源项目

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协同:绘就人与自然和谐画卷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山东在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中,始终坚持经济发展‘高质量’与生态环境‘高颜值’协同并进。’山东省生态环境厅厅长侯翠荣强调,脱离生态环境保护的发展是‘竭泽而渔’,而离开经济发展的保护则是‘缘木求鱼’。山东通过划定沿黄9市1269个管控单元,明确每个单元的‘能干什么’与‘不能干什么’,严守生态安全底线。

近年来,黄河三角洲生态修复成效显著,成为生态保护的‘山东样板’。通过实施湿地修复、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工程,山东累计修复湿地超30万亩,黄河口国家公园创建基本完成,东营黄河口候鸟栖息地成功入选‘世界自然遗产’。2024年,沿黄9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8万亿元,PM2.5平均浓度改善30.4%,国控断面优良水体比例提高10.8个百分点。

‘如今,消失近60年的中华鳑鲏回归济南,黄河刀鱼、江豚重现黄河口,泰安东平湖、黄河(东营段)建成全国美丽河湖,东营市黄河口湾区成为全国美丽海湾。’侯翠荣表示,流域内绿水青山的底色更加鲜明,金山银山的成色愈发显著。

未来产业布局:锚定‘8+X’体系,培育新质生产力

未来产业是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先导力量。张海波指出,山东作为经济大省,在未来产业赛道上不能‘缺席’。为此,山东聚焦人工智能、‘元宇宙+’、生命科学、未来网络、量子科技、技能作业机器人、深海深地探空、低空经济8大领域,构建‘8+X’未来产业创新体系。

在具体规划上,山东围绕脑科学与类脑智能、氢能等前沿技术加强研发,规划建设济南、青岛、烟台3个未来产业先导区,并配套出台20条政策措施。例如,山东所有新能源领域向民营企业开放,核电项目按不低于10%的比例引入民间投资;对完成临床试验的I类创新药,给予最高3000万元的资金补助。

‘人工智能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答题’,也是区域竞争的‘抢答题’。’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厅长陈飞表示,2025年上半年,山东省大模型产业业务收入增长216%,重点监测的85家语料数据和治理企业收入增长29.8%。目前,全省规模100P以上的智算云服务中心达到22家。未来,山东将加快推动‘人工智能+’行动在化工、铝业、钢铁等13个重点领域落地,推动148个行业大模型的商业化应用。

张海波表示,山东将深入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加快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打造北方地区经济重要增长极,以‘走在前、挑大梁’的担当,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强劲动能。(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