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1+1丨外卖骑手:如何敢、能、愿参与社会治理?
在城市的街巷中,外卖骑手与快递员不仅是物流链条的末端执行者,更逐渐成为急救员、食品安全监督员等多元角色。这支“熟悉的陌生人”队伍,正通过技能提升与机制创新,深度融入基层治理体系,成为城市治理的新生力量。《新闻1+1》本期节目聚焦这一现象,解析骑手如何从“配送者”转变为“治理参与者”。
一专多能:骑手如何成为基层治理“多面手”?
下水救人、清除路障、扑灭火情……这些曾被视为“偶然善举”的行为,如今已成为外卖骑手的日常。他们凭借高频次、广覆盖的移动特性,将服务触角延伸至社区楼宇,填补了传统治理的“盲区”。例如,上海市徐汇区通过“应急救援能力提升计划”,要求骑手完成4小时线上理论学习、4小时线下实操培训并通过考核,方可获得应急救援资格证书。这一举措不仅提升了骑手的自救能力,更使其在面对他人危难时,能科学、安全地伸出援手。
如何为骑手“助人”提供专业赋能?
“见义勇为需要勇气,但应急救援更需专业支撑。”上海市徐汇区委社会工作部副部长王俊指出,系统化培训是关键。目前,该区已推动外卖平台与医疗机构合作,开发针对骑手的急救课程,内容涵盖心肺复苏、创伤包扎、火灾逃生等场景。数据显示,参与培训的骑手中,90%能在模拟演练中正确使用AED设备,85%能快速识别中暑、窒息等常见急症。
培训的普及离不开骑手的主动参与。一位参与培训的外卖员表示:“学会急救技能,既能保护自己,也能在送餐途中帮到别人,这种成就感远超订单奖励。”
如何让骑手“敢为善行”按下“暂停键”?
当应急救援成为骑手的“新兼职”,一个现实矛盾浮现:主业要求分秒必争,助人行为可能导致订单延误。对此,王俊提出三方协同解决方案:
骑手在基层治理中的独特价值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马亮认为,外卖骑手与快递员是城市治理的“鲜活力量”。他们规模庞大、覆盖面广,且具备高度灵活性,能深入社区“最后一公里”,发现传统治理难以触及的问题。例如,骑手在送餐途中可上报楼道堆物、消防通道堵塞等隐患,成为基层治理的“移动探头”。
“当前基层治理面临人员不足、事务繁杂等挑战,骑手队伍的补充能有效覆盖‘盲区’。”马亮指出,通过机制创新,骑手可完成补位性工作,助力实现无死角治理。
社区与城市如何回馈骑手?
当骑手为社区提供“增值服务”,社会也应建立互惠机制。马亮建议:
2023年全国总工会数据显示,我国外卖骑手数量达1300万人。随着各地社区将骑手纳入基层治理新格局,这支队伍正从“配送者”转变为“治理者”,为城市注入更多温暖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