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幺洞幺,我是洞拐”
“洞幺收到,洞拐请讲”
在军事题材的影视作品中,我们常常能听到这样别具一格的数字读音。那么,为何部队中不直接使用正常的阿拉伯数字读音,而要采用这种特殊的发音方式呢?
这种读法,其实是军语中的一种特殊表达,它源于方言差异所带来的沟通障碍。
我军参军入伍的士兵们来自五湖四海,同一军营里方言混杂的现象屡见不鲜。这种方言的多样性,对士兵们之间的相互沟通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例如,在粤语中,数字2的发音与普通话中的1发音相近,而1与7的读音也颇为相似。在战场上,数字往往是传递情报时最为关键的信息,无论是方位、坐标还是距离参数,都离不开数字的准确传达。
试想,在与敌人激烈交战的状态下,战场局势瞬息万变。如果因为误听数字,导致交流情报出现误差或障碍,比如将7点进攻听成1点进攻,这样的错误很可能给整支部队带来毁灭性的打击。为了避免这种发音上的混乱,部队采用了一套特殊的数字读音。
具体来说,就是用普通话中的“两”来代替数字2的【èr】发音;由于南方人发后鼻音较为困难,所以数字0就不能读做【líng】,而是根据数字的形状读成【洞】;同样地,数字7也是根据数字形状读作【拐】;此外,战场上噪音极大,如果发【i】这样的音,对方可能很难听清楚。由于汉语里“幺”有小的意思,且发音清晰,所以“1”在军队里就被读作【幺】。
因此,在军语中,0-9这十个数字分别对应着“洞幺两三四五六拐八勾”的特殊读音。
你可以尝试一下,改完之后的数字发音,嘴型都是张开的。张大嘴型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吼出来,使声音足够大,在战场上通讯时,声音不至于被炮声所淹没。
这套特殊的数字读音,不仅在部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也渗透到了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比如,“1”在许多地方发音仍为“幺”,全国各地都把“110”读成“幺幺零”,而不是“依依零”;同样,“119”也不读成“依依九”,而是读为“幺幺九”。
这种因为怕读错而改变读音的做法,并非我们国家所独有。在国际航空界,早有类似的先例。根据国际民航组织的规定,航空通信中应用标准解释法,就好像我们用“双人徐”来解释“徐”一样,会把“A”读做“Alpha”,“B”读做“Bravo”。
来源:中国新闻网综合新华智见、“国家终身教育智慧教育平台”公号、“国家人文历史”公号等
(中新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