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南宁9月18日电(张广权 何梦莹)9月18日,全球首款智能化生物瓣膜清洗装置在广西南宁正式发布。这一突破性医疗设备的问世,标志着我国在心脏瓣膜病治疗领域迈入智能化新阶段。该装置由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外科团队自主研发,填补了国际空白。
图为发布活动现场。 何阳 摄
心脏瓣膜病作为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重大心血管疾病,其治疗过程中,生物瓣膜的清洗质量直接影响手术成功率与患者预后。传统瓣膜置换手术中,生物瓣膜清洗环节长期依赖人工操作,存在效率低下、标准不统一、潜在风险高等问题,这些因素直接制约着手术质量的提升与患者远期康复效果。
针对这一临床痛点,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专家团队联合临床医学与工程技术力量,历时数年攻关,成功研发出智能化生物瓣膜清洗装置。该装置已获得6项实用新型专利,实现了从“人工经验操作”到“智能标准化处理”的技术跨越,彻底改变了传统清洗模式。
发布会上,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院长郑宝石详细介绍了装置的核心技术优势。该设备在精准度、安全性、工作效率三大维度实现突破性创新:通过预设清洗时间参数与智能监控系统,机械臂可精准控制清洗轨迹与速度,完全消除人为操作差异,确保每一枚瓣膜的清洗效果达到统一标准且安全可靠;装置采用高效清除技术,能彻底去除生物瓣膜表面的戊二醛残留,最大程度减少术后发热、瓣膜早期钙化等并发症,显著降低患者二次手术风险,提升长期生存质量;支持一键启动、全程智能监控的自动化操作模式,大幅优化手术室运转效率,提升医疗资源利用效能。
郑宝石院长强调,这款装置的意义远超产品本身。它标志着心脏植入装置临床应用正式迈入标准化、数字化、智能化新阶段,为“人工智能+医疗健康”应用生态建设提供了重要实践案例,同时也为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医疗健康合作贡献了“广西方案”。未来,医院将持续优化产品性能,积累更多临床循证依据,加快推广应用步伐,让这项创新成果尽早惠及广大患者。(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