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第六届民营经济法治建设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会上发布了‘2025推进民营经济法治建设十大实事’、依法平等保护民营企业和企业家合法权益的系列典型案例及协同实践案例。这些成果集中展示了各方在推动民营经济法治建设中的实践探索,标志着我国民营经济法治化进程迈入新阶段。
从法律出台到执法规范,从司法保护到诚信倡导,近年来,有关部门通过协同发力,持续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为民营企业安心创业、创新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今年2月17日,一场高规格的民营企业座谈会在北京召开,释放出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强烈信号。5月20日,我国首部专门针对民营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法律——《民营经济促进法》正式施行,为民营企业稳预期、强信心、促发展注入法治动能。各部门主动作为,出台系列务实举措,形成法治保障合力。
司法机关:强化平等保护与司法公正
最高人民法院出台指导意见,强调依法平等对待各类经济组织,保障公平参与市场竞争。通过惩治民营经济组织内部腐败犯罪、健全司法体制机制,持续提升司法保障效能。最高人民检察院则全面加强法律监督,深入推进违规异地执法和趋利性执法专项监督,综合运用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诉讼等职能,强化涉企案件监督,并健全涉企冤错案件甄别纠正机制。
行政部门:完善法规与执法规范
司法部会同有关部门推进《民营经济促进法》出台,修订《反不正当竞争法》、制定《公平竞争审查条例》,清理不平等对待企业的法规政策。同时,统筹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依托‘万所联万会’机制组织万家律所提供法律服务,并支持组建‘一带一路’法律服务联盟,提升涉外法律服务水平。
智库支持:服务科学决策与基层实践
中国法学会充分发挥‘智囊团’作用,通过立法专家咨询会、专业研究会等平台,推动《民营经济促进法》配套法规建设,并扎实做好法学会基层服务站点工作,为民营经济法治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法治是市场经济运行的‘稳定器’,更是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压舱石’。随着法治建设深入推进,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发展环境持续优化,进一步激发了民营企业的创新活力。
中国民间商会副会长、春秋航空董事长王煜指出:‘《民营经济促进法》的出台,体现了党中央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坚定决心。各部门推动法律实施,将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小米科技董事长雷军则表示,有关部门依法监督查封、扣押、冻结等行为,严惩造谣抹黑,并修订《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专利法》等,破解了技术创新与规则滞后的矛盾,极大激发了企业的创新活力。
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法治护航成效显著。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安踏集团董事局主席丁世忠透露,今年上半年,国家打击假冒安踏品牌产品刑事案件超200起,查获假冒产品20多万件,涉案金额超4000万元。‘执法机关对侵权行为的‘零容忍’,让我们在创新之路上更加行稳致远。’
对于‘走出去’企业,涉外法律服务的加强同样关键。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表示,法治护航提升了企业参与全球竞争的信心和安全感。
推进民营经济法治建设,既需要法治部门强化保障,也需要民营企业规范经营、提升内功。
全国工商联积极引导民营企业建立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以工商联执委企业为重点推进试点,支持更多企业完善治理结构和管理制度。吉利控股董事长李书福认为:‘治理现代化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标志,能让企业更安全、高效、有竞争力。’
在大会现场,浙江传化集团董事长徐冠巨宣读了‘完善企业治理坚定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倡议书,呼吁民营企业贯彻落实《民营经济促进法》,弘扬企业家精神,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完善法人治理,强化科学管理,诚信守法经营,勇担社会责任。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随着各方持续推进民营经济法治建设,广大民营企业将焕发更强活力,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中国新闻》报 陈建新 王朝东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