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治水兴邦,是华夏文明绵延千年的重要命题。水利兴则天下安,水利强则民生稳。‘十四五’规划实施以来,我国水利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构建起全球规模最大、功能最完备、惠及人口最多的水利基础设施网络。截至目前,9.5万座水库筑牢安全防线,200项大中型调水工程润泽千家万户,31.8万公里堤防守护江河安澜,‘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水资源格局加速成型。其中,南水北调工程东、中线一期累计调水超830亿立方米,直接惠及沿线1.95亿居民。
随着‘十四五’规划进入收官阶段,全国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全面提速,国家水网主骨架和大动脉持续完善。让我们通过三个典型工程,感受水利建设的‘中国速度’。
作为南水北调后续工程的核心项目,引江补汉工程将在长江与丹江口水库间开挖一条194.8公里的‘地下走廊’。这条深埋百米的输水通道建成后,每年可向丹江口水库补给30亿立方米长江水。

施工核心装备‘江汉平安’号盾构机堪称‘地下巨无霸’:全长135米,直径10.23米(相当于3层楼高),总重超2000吨。该设备搭载多项创新技术:超硬合金刀盘可穿透各类岩层,智能监测系统实时预警水压与地质变化,确保在复杂地质条件下稳定掘进。
位于晋陕大峡谷的古贤水利枢纽是黄河干流又一战略工程。施工团队面对粉砂岩、砂岩与黏土岩交互的‘千层饼’地质,通过创新工艺成功打通导流洞。项目建成后,将与小浪底水库形成‘黄金组合’,拦截80%的黄河粗沙,显著减缓下游河道淤积。
在华南地区,环北部湾工程正全速推进。其中廉江泵站高位水池即将封顶,标志着项目从主体结构施工转向设备安装阶段。该工程将构建粤西地区水资源保障网,惠及数千万人口。
水利建设不仅筑牢安全屏障,更让河湖重现生机。‘十四五’期间,全国多地通过系统治理,让断流泉眼复涌、污染河道变清,打造出集生态、休闲、文化于一体的滨水空间。
山东济南趵突泉地下水位近日升至30.29米,创1966年以来新高。设计师刘心雅感慨:‘过去泉水停喷最长达926天,如今复涌不仅改善城市生态,更为文创产业提供灵感源泉。’

‘这是1994年我拍摄的断流照片:干涸河道里裸露着白色鹅卵石。’太原晋源区村民赵金生展示着老照片。受过度开采影响,晋祠‘三绝’之一的难老泉曾断流29年。通过补水限煤、生态增绿等措施,该泉于2023年5月实现自然出流,至今保持稳定。
一组组数据彰显中国水利的硬实力:
从大江大河到田间地头,从防洪保安到民生改善,‘十四五’水利建设正以磅礴之力,书写着新时代‘人水和谐’的壮丽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