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关于福建匹克体育用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匹克”)全员降薪的消息引发市场广泛关注。据内部通知显示,匹克总部员工薪资按档位下调10%-30%,直营销售体系薪资降幅更是高达50%,绩效奖金同步取消。这一举措在运动服饰行业实属罕见,背后折射出企业面临的深层经营压力。
根据9月16日流出的降薪通知,匹克将员工薪资划分为三个档次:月薪5000元至1万元的降10%,1万至2万元的降20%,2万元以上的降30%。尤为引人注目的是,直营业务亏损部门部分车间薪资降幅达50%,绩效奖金制度被全面取消。
匹克集团董事长许景南在内部会议中坦言,前七个月直营业务亏损高达1.3亿元,是此次降薪的直接导火索。他强调:“调整针对负能量、高薪岗位,整体降薪幅度不到10%,相关决议已向工会和公安备案。”
匹克成立于1989年,总部位于福建晋江,以运动鞋、服装及配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为主业。2009年,匹克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但此后业绩逐年下滑:2011年-2013年营收从46.47亿元骤降至26.13亿元,净利润从7.78亿元跌至2.44亿元。2016年,匹克完成私有化退市。
2021年,匹克获得15亿元战略投资,由华润国调厦门消费基金领投,建信信托等国有基金及市场化投资公司跟投。彼时,市场普遍预期匹克将于2022年提交A股上市申请。然而,截至2025年,IPO计划仍未落地,反而等来了全员降薪的消息。
匹克的困境并非个例。2025年上半年,李宁营收148亿元,同比增长3.3%,但净利润下滑近11%;安踏营收385亿元,同比增长14%,净利润却同比下降8.9%,库存周转天数拉长至136天;361°营收同比增长11%,但增速创五年新低。
业内人士指出,运动服饰行业正面临消费需求变化、渠道成本上升、产品同质化等多重挑战。匹克此次降薪虽能短期缓解现金流压力,但长期来看,如何提升产品竞争力、优化渠道布局才是关键。
匹克的降薪决策,是泉州民营经济调整的一个缩影。作为中国民营经济重镇,泉州正着力推动传统产业升级,支持企业开展智能可穿戴、功能性运动鞋服等关键技术攻关。晋江、石狮、南安、惠安等经济强县,均在经历从传统制造向智能创造的转型阵痛。
数据显示,2025年1-4月,泉州市九大千亿级产业中,鞋业仍实现12.9%的增长。这表明,只要主动求变,传统产业依然具有强大生命力。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5年8月,体育娱乐用品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16.9%,市场需求依然旺盛,但企业需根据市场变化调整产品和渠道策略。
对于匹克而言,降薪或许能缓解短期压力,但长期发展仍需回归产品和渠道本质。一方面,需加大研发投入,推出符合消费者需求的新品;另一方面,需优化渠道布局,提升运营效率。否则,降薪可能只是恶性循环的开始。
泉州民营经济的未来,取决于能否在保留传统优势的同时,成功拥抱新经济模式。匹克的案例,为整个行业敲响了警钟。
对此,你怎么看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