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安全部披露的历史细节,让隐蔽战线的英雄吴石将军再次进入公众视野。其骨灰安葬于北京福田公墓的消息,为这段充满传奇色彩的历史画上了庄重的句号。这位深入虎穴、最终血洒宝岛的将军,用生命诠释了何为忠诚与信仰,他的故事值得每一个中国人铭记。

吴石,1894年出生于福建闽侯,自幼便展现出过人的硬劲与才华。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起步,他远赴日本学习炮兵,又进入陆军大学深造。面对枯燥的表格与艰苦的野外训练,他从未退缩,成绩始终名列前茅,被同学们誉为“十二能人”。回国后,他身着军装,踏入国民党军政系统,凭借出色的才能逐步升至“国防部”参谋次长、陆军中将的高位。然而,在会议室刺眼的灯光与堆积如山的公文背后,他内心的那条线却悄然偏移。

1947年,经何遂牵线,吴石与中共中央上海局进行了秘密会谈,从此选定了自己的道路。在渡江战役前夕,他冒着巨大风险提供了国民党长江江防兵力部署图。图上清清楚楚标注着江岸的炮位与兵力序列,为解放军指挥部提供了宝贵的情报支持。战役推进过程中,图上信息与现场情况高度吻合,彰显了其情报的准确性。此后,他又将手中能接触到的机要档案一箱箱密封保存,待福州解放后完整交到解放军手中。职务带来的便利被他转化为真实的革命材料,谨慎而稳重的行动让一切落到实处。

1949年8月,当去台湾的命令下达时,吴石深知其中的风险。他明白留在大陆也能过上安稳的生活,但他毅然选择了那条更窄、更危险的路——潜入台北继续从事情报工作。他依然身着“国防部”参谋次长的制服,在熟悉的会议中摸取情报,从系统内部向外传递。同事们对他毫无察觉,直到1950年初台湾省工委蔡孝乾被捕叛变,线头外露,吴石的身份被对上名册。3月1日晚,他在家中被捕,随后被投入牢房。审讯室中一灯直照,他的眼睛受伤,后来一只眼睛几乎失明。面对一轮又一轮的问话,他坚守原则,将线索牢牢挡住,不让其外延。6月10日,在台北马场町,他与朱枫、陈宝仓、聂曦一起被处决。临刑前,他写下字迹端正的纸条:“凭将一掬丹心在,泉下差堪对我翁”,以此交代自己的心志。
吴石牺牲后,他的家人也遭受了巨大的磨难。夫人王碧奎同样被捕入狱,出狱后带着儿女过着清淡的生活,四处奔忙,最终客逝异乡。他的骨灰一直未能回到北京,直到1994年才与夫人合葬在北京福田公墓。墓碑前安静肃穆,仿佛在诉说着这位英雄的不朽传奇。近年来,随着《沉默的荣耀》等影视作品的播出以及国家安全部门发布的相关材料,吴石和隐蔽战线的名字被越来越多的人记住。在北京西山无名英雄纪念广场、福州吴石故居等地,花束靠在石碑边,有人举着相机记录这一刻,有人抄下他的生平事迹。周恩来在病榻上曾提到:“不要忘记吴石他们。”短短几字,却传到了今天的留言里,成为对这位英雄最深切的缅怀。在台湾光复80周年、吴石牺牲75周年之际,翻看他的一生,从旧式军人到革命者,这条路既有校场的汗水与拼搏,也有情报台的智慧与勇气,更有刑场的坚定与无畏。历史放在面前,纪念是一种行动,把名字说出来,把事迹讲清楚,把未来的路走稳。
 猜你喜欢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