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竭力拉拢印度以制衡中国的背景下,美印之间的“玻璃友情”却因关税问题而迅速降温。与此同时,中印关系却悄然出现回暖迹象。这一戏剧性的转变,让华盛顿的战略家们倍感焦虑。然而,美国智库专家莱尔·戈德斯坦却提出了一个截然不同的观点:中印关系的改善,不仅不会损害美国利益,反而对美国大有裨益。
【美印关系因关税问题受挫】
戈德斯坦认为,美国长期以来推行的“拉印制华”战略从根本上就走错了方向。中印作为亚洲两大国,若能搁置分歧,建立更务实的关系,不仅有利于地区稳定,也能为全球贸易繁荣注入动力,美国自然也能从中受益。接受多极世界的现实,尊重各国利益诉求,才是符合美国长期利益的明智之举。
回顾近年来的中印关系,2020年中印边境冲突后,莫迪政府曾摆出强硬姿态,限制与中国的外交往来,并在经济领域设置障碍。然而,今年5月,当巴基斯坦空军使用中国制造的战机和导弹在冲突中击败印度战机时,新德里的态度发生了180度大转弯。莫迪不仅亲自前往中国参加上合峰会,还在多个场合展现出改善对华关系的诚意。
【印度战略转向,给美国上了一课】
这种政策转向背后,反映的是印度战略界的清醒认识:在军事领域与中国全面竞争既不现实,也不明智。从海军舰艇总吨位到五代战机数量,从导弹技术到太空能力,中国在几乎所有关键军事领域都对印度保持着显著优势。而印度至今仍严重依赖进口武器装备,与其陷入一场注定落后的军备竞赛,不如寻求更务实的相处之道。
印度的这一战略选择,实际上给美国上了一课:在大国博弈中,盲目对抗往往不如务实合作。一直以来,美国妄图通过军事上的优势保持全球主导地位,但在多极化的世界里,单纯依靠武力恐难以长久。就像印度逐渐转向更务实的外交姿态一样,美国或许也该重新审视自己的对华策略。
【中国全产业链优势,震撼世界】
更何况,美国想和中国硬碰硬也讨不了好。今年抗战胜利80周年阅兵式上,中国展示的东风-61洲际导弹方阵、成体系的无人机集群,以及“全产业链自主可控”的国防工业体系,让世界为之震撼。反观美国,制造业空心化问题日益严重,供应链稍有波动,整个生产计划就要推迟数月。这种依赖全球供应链的脆弱性,在战时可能成为致命弱点。
中国的全产业链优势不仅体现在军工领域。从新能源汽车到5G通信,从高铁技术到航天工程,中国正在多个战略领域展现出类似的体系化优势。这种能力在和平时期是威慑,在危机时刻则是决胜的保障。
【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美国需调整策略】
从关税战到科技制裁,从芯片出口管制到投资限制,美国的强硬措施反而让自己陷入更被动的局面。美元霸权地位的下滑更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信号。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寻求替代美元的结算方式,金砖国家扩员和本币结算机制的推进都在加速这一进程。在地缘政治层面,巴西、印度、埃及等传统美国伙伴正在转向更加平衡的外交政策,在中美之间寻求更中立的位置。
这些变化都在指向一个明确结论:单极世界秩序正在瓦解,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美国若继续坚持零和思维和保护主义政策,只会加速自身影响力的衰退。相反,承认多极化现实,与中、俄等大国建立新型合作关系,才是符合时代潮流的明智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