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近期局势动荡,全国多地爆发大规模示威活动,警方逮捕超过300人。与此同时,总统马克龙却将精力投入到为妻子布丽吉特证明性别的事件中,这一举动引发了广泛争议。
在法国社会陷入混乱之际,总统的行为显得尤为不合时宜,连法国民众也对此表示困惑。
9月18日,法国多地爆发大规模示威,警方出动8万警力维持秩序。
同一天,马克龙在美国法院提交了“科学证据”,试图证明妻子布丽吉特是“生理女性”。
当国家需要领导人稳定局势时,马克龙却忙于应对一桩网络谣言,这一场景令人难以分辨是法国的国家剧还是一场闹剧。
法国抗议活动升级,社会陷入动荡
9月18日,法国全国爆发了230场示威活动,约50万人走上街头。巴黎约有5.5万人参与,他们高喊口号、堵塞道路,甚至焚烧垃圾桶。
警方出动了8万军警,使用了催泪瓦斯和橡胶子弹,最终逮捕了300多人。
抗议的导火索是前总理贝鲁留下的财政紧缩政策,包括退休金缩水、医疗自费上涨、社会保障减少,以及要求公务员“多干少拿”。
左翼和右翼均表示不满,工会宣布全国罢工,教师、铁路工人和护士也加入了抗议行列。现任总理勒科尔尼试图调解,但未能成功,民众情绪彻底爆发。
这场混乱的根源远不止一份预算案。法国的高福利制度已难以维持,政府债务占GDP的比例超过110%,经济增长乏力,失业率高达7.5%,通胀率超过4%。
年轻人找不到工作,老年人领不到足额养老金,中产阶层税负沉重,整个社会像一锅快烧干的汤,任何一点火星都可能引发爆炸。
更令人担忧的是政坛的撕裂。极左和极右势力轮番上台,温和中间派逐渐被边缘化。勒庞的极右翼政党在民调中不断攀升,而马克龙的沉默与缺位正在加速法国政治的极端化。
马克龙“摆烂”,国家危机中忙于“灭谣”
在抗议最激烈的当天,马克龙没有召开记者会或稳定局势,而是通过律师向美国法院提交了“科学证据”,以证明妻子布丽吉特是“女性”。
事件起因是美国右翼活动人士坎迪斯·欧文斯公开宣称布丽吉特是“变性人”,甚至造谣其做过改造手术。马克龙方认为这属于严重诽谤,决定提起诉讼。
这本是一场低端的网络谣言,但马克龙却花大力气“官宣打假”,动用了国家资源,调动法务团队,聘请美方律师,提交照片、体检报告等材料,全力“反击”。
这种“小题大做”的背后,暴露的不仅是总统的“情感用事”,更是一种本末倒置。
法国此刻需要的是一个能安抚民众、稳定政局的领袖,而不是一个陷在私人情绪里、忙着替妻子“维权”的丈夫。
更现实的是,这场性别官司不仅没有平息舆论,反而让马克龙看起来更加脱离群众。《金融时报》评论指出,马克龙的支持率已跌破30%,其在年轻人和工薪阶层中的支持度更是创历史新低。
说得直白点,这场戏看起来像是“罗马在烧,皇帝在弹琴”,但问题是,这琴声并不好听,听众也都跑了。
政治闹剧背后藏着法国社会的大裂痕
抗议活动持续不断,法院官司也不是一纸判决就能解决。真正让人担心的,是马克龙行为背后暴露出的领导力真空,以及法国社会撕裂的现实。
这次抗议已经波及多个城市的正常运行。例如,马赛部分学校停课,武器制造厂被抗议者围堵,公共交通基本瘫痪。
法国经济研究中心估计,每天因为罢工造成的直接损失就高达数亿欧元,而这还不包括投资者信心的流失和外资撤离的连锁反应。
在国际层面,欧元对美元的汇率在本周出现明显波动,美股欧洲板块普遍下跌。
最深层的问题,其实是法国社会内部不断扩大的“身份鸿沟”。经济不平等在持续拉大,贫富差距加剧,而对外交政策的分歧也在激化。
支持巴勒斯坦的抗议、反以色列的游行、针对移民政策的街头暴力,这些看似孤立的事件,其实都在提醒人们:法国社会的“共识”正在崩塌。
马克龙的“摆烂”态度,不仅让政府错失了协调机会,也让极端政治势力有了可乘之机。
国民联盟的勒庞正在默默收割民意,下一次总统选举若再没有强有力的中间派站出来,法国可能迎来一位真正意义上的“民粹总统”。
简单来说,这不只是国家在“垮”,而是整个体制在“裂”。
尾声:浪漫总统的现实成了噩梦
法国一向以浪漫、自由、优雅著称,但这场现实的政治闹剧让人很难再把“浪漫”与“责任”划等号。
总统在处理私人事务上雷厉风行,在国家危机面前却迟迟不表态,这不是“讲人情”,这是失职。
法国不是第一次面对危机,但这次的不同,在于领导人的态度。当国家需要方向时,马克龙却选择了沉默和回避。而当这个国家的总统忙着证明“妻子是妻子”时,法国人民只能自救。
也许法国真正需要的,不是一个懂得浪漫的总统,而是一个能把国家带离混乱、回归理性的人。
法国并没有垮,但在“垮掉的边缘”,它需要的不只是证据证明谁是“女的”,更需要一个总统证明自己是“干事的”。
参考资料:
逾50万人!法国爆发大规模抗议 2025-09-19 17:57·世界闽南人
马克龙夫人向法院提交证据证明自己是女性 2025-09-19 14:50·参考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