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赛场风云

潘石屹再次预判我国楼市,不出意外,未来3年楼市将迎来“三大走向”

时间:2025-11-05 14:04:01 来源:亚哥谈古论今 作者:亚哥谈古论今


潘石屹夫妇

文丨谈古论今

大家好,这里是谈古论今。

最近很多粉丝后台问我地产相关的问题,尤其是问了个很尖锐的问题——

2018年,潘石屹卖了400多亿资产。6年后,万科亏了450亿,72家房企总亏超200亿。

你说,谁看对了?

讲真,不是吹捧潘石屹,也不是贬低谁,就是想问一句:

为什么他能看到风险,而其他人没有?

潘石屹的判断逻辑,其实很简单。

1993年,海南房地产泡沫破裂,无数人血本无归,潘石屹却能提前抽身。2016到2018年,别的房企疯狂拿地,他却及时停了。

为什么?

因为彼时的租金回报率,已经低到了1%,而贷款利率却高达4.9%。

这比账,小学生都能算得出来。

换句话说,如果买地、建房只用来出租的话,收益要远远低于利息。

还有一个风险:

房价已经涨了10到15年,如果跌个20%到30%,以国内房企的高杠杆来看,谁都扛着不住。

讽刺的是,这只是个常识。

现在呢?

根据去年财报,万科2024年亏损高达450亿,是上市34年首次出现年度亏损。开发业务毛利率也跌到了6.8%,卖一套房只能勉强覆盖住财务成本。

再看72家上市房企,2024年上半年总亏损达到253.9亿。首开、金融街、金科,这些国企民企,一个都没守住。

此时,恒大的老板进了看守所,碧桂园、融创也债务缠身。

而潘石屹呢?正在美国拍电影,好不乐哉!

至于未来3年,楼市会怎么走?

我不做定论,但是有三点,应该逃不掉。

一、经营贷的“雷”,要炸了。

时间很明确。

2020到2021年,经营贷进入楼市的高峰期。那时候房价涨得快,房贷利率高,很多人通过经营贷买房,想着涨一波就卖掉还贷。

经营贷的期限一般是3到5年。

也就是说,2024到2025年,是到期续贷的高峰期。

现在问题来了——房价没涨,反而跌了。

当初500万买的房子,现在可能只值450万。银行要你补差价,你补不起。想续贷?银行收紧了,不好批。想卖房还贷?市场冷清,没人接盘,或者卖出去也是亏本。

最难受的是什么?

你不是投资客,你是刚需,但用了经营贷。现在进退两难。

这批人日子会很难,而且人数不少。

2020到2021年,是有不少经营贷流入楼市的。这些人一旦扛不住,抛售房子,就会进一步给市场施压。

而二手房市场,会更冷。

所以,如果你是经营贷买房的,要提前半年就早做准备——

要么跟银行沟通续贷,要么尽早挂牌卖房,拖到最后,选择会更少。

二、市场将彻底分化。

什么叫分化?

就是好的更好,差的更差,中间的没人要。

这体现在三个维度的分化。

1、城市分化。

一线城市核心地段的房子,还有人抢。

比如北京二环、上海内环、深圳南山。刚需在,改善需求也在。

但三四线城市呢?

人口流失,产业空心化,房子根本就卖不动。

2、地段分化。

同一个城市,市中心和郊区,有着天差地别。

地铁房、学区房,这些还有些价值。但远郊的大盘,空置率将会越来越高。

3、品质分化。

简单说就是——豪宅热销,普通住宅滞销。

为什么?

因为有钱人的钱没少多少,他们要住得更好。而普通人买不起新房,也不敢轻易换房。

最关键的是流动性。

你的房子如果在差的城市、差的地段、差的品质,想卖,很难。

就算降价,也不一定有人买。

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房子真的变回了“不动产”。

你以为它是资产,其实可能是负担。

每个月的贷款、物业费、折旧,都在吃掉你的现金流。

如果你的房子在上述“差”的分类里,趁早处理。

哪怕少赚点,也比被套住强。

三、房子回归“住”的本质。

这句话你可能听过很多次,但这次,是真的。

为什么?

因为未来的住房模式,正在改变。

新加坡模式,就是个参考。

要知道,新加坡有80%的人住在组屋,也就是保障房。组屋便宜,由政府主导建设,而且只能内部流转,不能随便买卖。

剩下20%的人住商品房,商品房完全市场化,想涨就涨,想炒就炒。

这个模式的好处是什么?

保障房解决了大多数人的居住需求,商品房承载投资需求,两条线互不干扰。

你猜,国内会不会学?

实际上,有些地方已经在试点了。

深圳就提出,未来60%的住房是保障房,40%是商品房。保障房以共有产权房、公租房的形式存在,覆盖工薪阶层。

就是说,炒房的时代彻底结束了。

以前,房子是投资品,闭眼买都能涨。

现在呢?

大部分房子只能自住,不能炒。

只有极少数的房子——一线核心、高品质、稀缺资源——还有投资价值。

说了这么多,你可能会问:那我该怎么办?

给三类人一点建议吧。

1、刚需。

不急着买,等等看。

为什么?

因为楼市还在下行通道,政策还在陆续出台。

现在首付降了,利率降了,限购也在放松。再等等,可能更便宜。

但也别无限等。

等到房价真正止跌回稳,可以考虑入手。

保障房的政策如果落地,你的选择会更多。

2、投资客。

谨慎,谨慎,再谨慎。

现在大部分的房子已经失去了投资价值。不仅流动性差、卖不掉,持有成本还特别高——贷款利息、物业费、折旧,哪哪都是成本。

现在只有极少数房子还值得投资:一线城市核心地段、学区房、地铁房、高品质住宅。

如果不是这些,别碰。

3、经营贷用户。

一定要提前规划,别再拖。

第一,续贷,提前半年跟银行沟通,准备材料,争取续贷。

第二,卖房,尽早挂牌,降价求售,及时止损。

千万别拖到还款期再慌,那时候就晚了。

现在回到开头的问题——潘石屹对了吗?

其实数据已经说明了一切。

他并没有什么超能力,他只是选择相信了常识——

租金回报率和房价回撤的风险。

这些,其实都是常识。

很多人也懂,

只是,

资本会让疯狂!

【免责声明】:

以上内容信息来源均为网络,如与事实不符或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作者澄清或删除。不信谣、不传谣,共同营造绿色网络世界!


敢为苍生谏真言,岂因祸福避趋之!

@关注、点赞和转发,就是最大的支持@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