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赛场风云

用天津马拉松纪念逝去的青春:一场与城市的深度对话

时间:2025-11-06 19:04:45 来源:江湖马拉松 作者:江湖马拉松






对我而言,天津马拉松是一场期待已久的盛会。这座城市对我有着特殊的意义——除了故乡山西和现居的深圳,天津是我学习、工作停留时间最长的城市。第一次踏足天津已是34年前,而上一次造访也已是24年前的往事。近两年,我萌生了一个念头:跑遍所有工作过的城市马拉松,从去年的南京马拉松开始,天津便成了下一个目标。跑马只是借口,真正想做的,是重走这座城市,寻找散落在街巷间的青春记忆。

当熟悉的天津话萦绕耳畔,亲切感油然而生。赛前一天,我特意前往师大北院旧址,却发现早已物是人非,心中不免失落。另一处曾办公的天津教育学院,如今已变成汇文中学。我骑着单车沿鞍山道缓缓前行,城市面貌虽已天翻地覆,但老建筑前的某个瞬间,仍能唤起当年的记忆。






路过张园时,这里已变成景点。当年这里是天津日报的办公地,我曾在此领取稿费。转身望去,鞍山道小学的旧址,或许正是当年的天津日报大楼。文艺部、体育部的办公室,韩晓波、王靖、王敬阳等老师的名字,仍深藏在记忆深处。我的心态有些矛盾:既希望天津在发展中扬弃过去的模样,又渴望通过地名、场所,窥见留存心中的青春印记。那不仅是天津的过去,更是我的青春岁月。

跑一场马拉松,是与城市的深度对话。过去天津马在武清举办时,我兴趣寥寥。当赛道回到市区,看着地图上的路线,我便下定决心:一定要跑一场,看看天津的真实模样。今年已有八个月未跑全马,此次“破戒”而来,心情如初进城的毛头小伙,新奇地注视着赛道两旁的一切,感受着天津马带来的心灵冲击。






青春重现
当年我常骑车穿梭于天津的大街小巷,如今每到一处,都要在脑海中搜寻:这里是否曾留下足迹?看到水晶宫饭店时,才确定起点的位置。漫步五大道,历史情调扑面而来——我曾在大理道短暂居住,出门便是民园体育场,隔壁住着市领导。据说甲A联赛时,领导会在中场休息时走出家门,为球队加油助威。

沿海河前行,有些街道仍依稀可辨,有些则已模糊不清。天津站依旧是记忆中的模样,但周边变得干净整洁。这几年关注马拉松,我始终认为天津与这项运动十分契合。城市的特色可以完美融入赛道:天津马的42公里全程在闹市区穿梭,让跑者看透天津的过去与现在,诚意十足。






比赛日,老天似乎也在配合:赛前两天雾霾笼罩,比赛当天却阳光明媚。冬日的太阳懒洋洋地晒着,温暖而不灼人,微风拂过,提醒着深秋已至。这样的天气,拍出的照片格外漂亮。

天津人的热情,是天津马的另一张名片。这种热情不在于刻意营造的氛围点或团队表演,而在于赛道旁始终不缺的观众——他们用自己的方式支持着马拉松。赛前博览会上,两处展板详细介绍了天津马的历史:原来它与北马同年创办,只是后来发展轨迹不同。近三年,天津马才进入快车道,迎来新的阶段。

在岁月面前,我的青春早已远去,而天津马的青春正当时。精良的组织、市民的热情,让每位跑者都享受其中。






松弛感与智慧化
马拉松是城市的写照,天津马与天津一样,充满天然的松弛感,让人感到舒适。这是我跑过最轻松的一场马——忘记时间,忽略距离,只顾向前。也是出汗最少的一次,赛前领取的食品盒装得满满当当:面包、蛋糕、香肠,完赛后的小网兜里又塞满食物,直接当午饭了。

天津马的补给点很长,能量充足。志愿者不停地往选手手中塞小饼干,生怕你饿着。今年天津马全面升级智慧化体验:一键导航服务帮助选手便捷参赛;“寻迹功能”让家属朋友实时查看选手位置;现场还设置了智能服务机器人,提供咨询、拍照等服务。






办马拉松无需如临大敌,更不必苛求完美。天津马或许尚未跻身国内顶级,但凭借城市影响力与特色,堪称最受跑者欢迎的赛事之一。终点服务区设在体育场内,体验极佳,若能将拉伸服务也纳入其中,就更完美了。

天津马的进步,离不开跑者的支持。起点区域遍地的一次性雨衣、保温毯,赛道上随意丢弃的能量胶袋,都提醒着我们:一场更好的赛事,需要每个人的自觉。若大家都能爱护环境,天津马明年定会更棒。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