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赛场风云

家中突发心梗别慌!黄金5分钟自救指南,关键时刻能救命

时间:2025-11-06 21:09:05 来源:袁医生课堂 作者:袁医生课堂

62岁的李叔独自在家看电视时,突然感到左肩背剧痛并伴有大汗淋漓。他误以为是老寒腿发作,起身找膏药时差点摔倒,幸好及时拨通了儿子电话,送医后才得知是心梗发作。这一案例警示我们,心梗发作时,及时识别与自救至关重要。

很多人对心梗的认知仍停留在“胸口剧痛”上,既不了解发作时身体的变化,也不懂如何在黄金时间内自救。今天,我们就从医学角度,深入讲解心梗自救的关键知识,希望每个家庭都能重视并掌握。

心梗发作场景模拟图

心梗发作后,身体正在经历什么?

要想做好自救,首先得明白心梗发作时,我们的身体到底经历了什么。

当血栓堵塞冠状动脉后,受其供血的心肌会立刻陷入“缺氧缺粮”的困境。此时,心肌细胞开始出现损伤,且这一过程是不可逆的。缺血时间越长,坏死的心肌细胞就越多。

身体会本能地启动“应急机制”,比如加快心率、收缩血管,试图让更多血液流向心肌。这就会导致患者出现胸痛、大汗、心慌等症状。如果堵塞的血管没有及时打通,不仅会导致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严重并发症,更可能在短时间内致命。

而我们常说的“黄金5分钟”,就是指血栓刚形成、心肌刚开始缺血的关键时段。此时正确自救,能最大限度减少心肌坏死,为后续抢救争取时间。

心梗发作时身体变化示意图

心梗发作不是只有胸口疼,这6种“非典型症状”最易被忽视

提到心梗,大家最先想到的就是“胸口压榨性疼痛”。但临床数据显示,约三成心梗患者发作时没有典型的胸口疼痛症状。这些症状常常被误判为其他疾病,从而延误救治。以下这6种非典型症状,大家一定要牢记。

1、肩背、手臂疼痛

这是最常见的非典型症状之一,疼痛通常集中在左肩、左背或左臂内侧,呈放射性疼痛,就像有根绳子拽着疼。很多人会误以为是颈椎病、肩周炎或老寒腿,自行贴膏药、按摩,反而加重病情。这里要提醒大家,若肩背疼痛突然发作,一定要警惕心梗。

肩背手臂疼痛示意图

2、牙痛、咽喉疼痛

这种疼痛被称为“心源性牙痛”,特点是没有明确的牙痛诱因,疼痛位置不固定,吃止痛药也无法缓解。

因为心脏的神经反射区域与牙齿、咽喉的神经区域有重叠,心梗发作时的疼痛信号会被错误传递到这些部位。尤其是中老年人,若突然出现不明原因的牙痛或咽喉发紧,别只去看牙科,要及时排查心脏问题。

3、恶心、呕吐、腹痛

部分心梗患者发作时会出现胃肠道症状,表现为恶心、呕吐、腹胀、腹痛,容易被误判为肠胃炎、胃溃疡。

这是因为下壁心肌梗死时,疼痛信号会反射到胃肠道,刺激胃肠道黏膜收缩,引发不适。如果本身有胃病,但突然出现与以往不同的腹痛,且伴随心慌、大汗,一定要警惕心梗。

恶心呕吐腹痛示意图

4、呼吸困难、胸闷憋气

患者会突然感觉胸口发闷,像被一块大石头压住,呼吸费力,即使坐着休息也无法缓解,严重时甚至会出现端坐呼吸、口唇发绀。

这种症状在老年心梗患者中尤为常见,常被误判为哮喘、慢阻肺发作。需要注意的是,若呼吸困难突然发作,且没有明显的呼吸道感染诱因,要优先考虑心脏问题。

5、不明原因的大汗、乏力

患者会突然冒出大量冷汗,衣服很快被浸湿,同时伴随全身乏力、头晕,甚至无法站立。这种“冷汗”与运动后出汗不同,通常是全身冰凉的冷汗,且没有明显的体力消耗诱因。

这是因为心梗发作时,身体处于应激状态,交感神经兴奋,导致汗腺分泌增加,是心梗发作的重要信号之一。

大汗乏力示意图

6、突发晕厥

部分心梗患者发作时会突然失去意识,短暂晕厥后清醒。这种情况往往是由于心梗导致心律失常,心脏泵血突然减少,脑部供血不足引起的。晕厥是心梗发作的危险信号,若不及时救治,可能会再次晕厥甚至猝死,必须高度重视。

突发晕厥示意图

黄金5分钟自救法要了解,关键时刻可自救

心梗发作后的5分钟,是决定生死的关键时段。此时正确的自救措施,能为后续医院抢救赢得宝贵时间,最大限度减少心肌坏死。

很多人发作时会慌乱,要么自行服药乱救,要么等待家人回来,这些做法都可能延误病情。以下这套“黄金5分钟自救流程”,大家一定要牢记并教会家人。

1、立即停止活动,保持稳定姿势

一旦出现疑似心梗的症状,无论正在做什么,都要立刻停下来,避免任何体力活动。如果是站立或行走时发作,要缓慢扶着身边的桌子坐下,或者慢慢蹲下,避免突然倒地摔伤。

同时要解开领口、腰带等束缚部位,保持呼吸通畅,避免情绪紧张、焦虑,尽量平静呼吸。因为情绪激动会导致心率加快、血管收缩,加重病情。如果身边有氧气袋或制氧机,立即吸氧,能缓解心肌缺氧,为后续救治争取时间。

停止活动保持稳定姿势示意图

2、立即呼救,明确告知病情

停止活动后,要在第一时间呼救,这是自救的核心环节。如果身边有人,要大声告知对方“我可能心梗发作了,快帮我打120”,并让其立即寻找家中的急救药。

如果独自在家,要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同时联系家人或邻居,告知他们自己的情况和位置,让其尽快赶到身边陪同就医。

拨打120时,一定要清晰、准确地告知急救人员这3个关键信息:一是症状,明确说“我怀疑自己心梗发作,出现了比如胸痛、肩背疼、大汗等症状”;二是位置,详细说明自己的住址,包括小区名称、单元楼号、门牌号;三是基础病史,告知急救人员自己是否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基础病,是否服用过相关药物。这些信息能帮助急救人员提前准备救治设备和药物。

立即呼救示意图

3、规范服用急救药,避免乱用药

很多家庭会备有急救药,但不少人发作时会乱用药,比如不管血压情况就吃硝酸甘油,或者盲目吃阿司匹林,这些做法可能会加重病情。不同的急救药有不同的适用条件,必须规范服用。

常用的心梗急救药有两种:硝酸甘油和阿司匹林。硝酸甘油的作用是扩张冠状动脉,缓解心肌缺血,减轻疼痛,但它有明确的适用条件,只有血压正常时才能服用。

服用方法是舌下含服1片,含服后5分钟若症状没有缓解,可再含服1片,最多可含服3片。如果血压偏低,服用硝酸甘油会导致血压进一步下降,引发休克,反而危及生命。

这里给大家一个用药口诀:“先测血压,再用硝酸甘油;无出血风险,再嚼阿司匹林”。如果身边没有血压计,无法判断血压情况,建议优先拨打120,听从急救人员指导用药,不要盲目服用。

此外,很多人会用“拍胳膊拍腿”“喝醋”“用力咳嗽”等土方法自救,这些方法没有任何医学依据,反而会增加心脏负担,加重病情,一定要避免。

规范服用急救药示意图

4、等待急救时,做好就医准备

拨打120后,在等待急救人员到来的过程中,要做好就医准备,节省救治时间。首先要整理好自己的病历、检查报告、正在服用的药物清单,方便医生快速了解病情。

其次要准备好身份证、医保卡、银行卡等物品,避免就医时手忙脚乱;最后要打开家门,或者告知家人、邻居家门钥匙的位置,方便急救人员进入。

等待急救时做好就医准备示意图

心梗自救的核心是“早识别、早呼救、早规范处理”,没有任何一种方法能替代医院的专业救治,自救只是为了为后续抢救争取时间。同时,预防永远比治疗更重要,平时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定期体检,控制好基础病,让心脏保持健康状态。

希望今天的内容能让大家对心梗自救有更清晰的认识,也希望大家能把这些知识转给家人和朋友,尤其是中老年人和有基础病的人群。多一个人掌握自救知识,就可能多挽救一条生命。愿每个人都能远离心梗,拥有健康的身体。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