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网上有一段话非常火:“no one is coming”。
意思是:没有人会来的。
这句话出自哈佛的一位积极心理学教授。

你很难想象,这句听起来无比悲观的话,居然是打开积极心理学的钥匙,是让人走出低谷的秘诀。
其实中国人也有类似的说法。
佛家讲:观音拜己,意思是说,观音尚要自渡,凡人岂能外求。
天不渡人,人需自渡。
当一个人不再把希望寄托在他人身上,才能真正获得面对人生的勇气与力量。
01
我大学的时候有个室友,是个非常典型的巨婴。
无论是买饭、打扫卫生、课业,能找别人做的,绝不自己做。
他最常挂在嘴边的话是:你为什么不帮我。
“你为什么不帮我打扫卫生?” “你为什么不帮我带饭?” “你为什么不帮我搞论文?”
一旦出现问题,所有失败都归咎于别人,所有不如意都是因为别人没有伸出援助之手。
他的心理能量永远消耗在“为什么没人帮我”这个问题上,遇到事情就是吐槽、抱怨。
后来,因为考研,大家陆陆续续搬出去自己住,整个宿舍就剩下了他自己。
再也没有人帮他了。
但出人意料的是,他居然慢慢戒掉了抱怨,开始“自力更生”。
饭也知道自己买了,论文也知道自己写了,垃圾也知道扔了。
我很好奇,就问他以前是不是耍我们呢。
没想到他说了这么一句:你们这一走,我彻底没指望了。
是啊,饭不买真的会饿,论文不写真的会不合格,卫生不处理真的会被通报。
别人指望不上,就只能自己上了。
人一旦明白人生只能靠自己,就绝对不会抱怨。
因为他变成了自己人生的唯一负责人。
祥林嫂在晚年日日抱怨,是因为她觉得老天是她人生的负责人,是老天不公,她全然不认为自己有责任。
路遥笔下的高加林在失去工作后也是日日抱怨,他把父母当成他人生的负责人,是爹妈没权没势,才让自己失业,而他也真的就此沉沦。
心理学家约翰·多拉德说:
抱怨的本质,是“替罪羊心理”,是把责任推给他者,以逃避自我反思的过程。
而意识到“没有人会来”,就是消灭掉那只替罪羊最好的办法。
与其怨天尤人,不如反躬察己;与其抱怨黑暗,不如提灯前行。
当一个人意识到每个人都只能独自处理自己的人生课题,他就戒掉了抱怨,开始正式夺回人生的主动权。
02
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品《撒旦探戈》里有这样一个故事:
有个非常贫穷的村落,在一场意外之后,大量的村民逃往外地,就剩下十几个人留守。
他们本来也要逃往外面谋生,但却因为人心不齐、资金不足始终没有走成。
直到有一天外面传来消息,说有“先知”要来拯救他们。
他们欣喜若狂,心想:自己终于要得救了。
于是他们开始日夜企盼先知的到来,逃亡的计划也不再提起。
男人每天聚在酒馆里喝酒,女人每天聚在一起拉家常。
一边幻想着先知带来无尽的财富,一边幻想着先知带他们脱离苦海。
随着时间的推移,村里的田地逐渐荒芜,道路被杂草掩埋,牲口棚因为太久没有人清理,变得臭不可闻。
而那传闻中的先知,却始终没有到来,整个村庄彻底陷入死寂。
《天道》中的丁元英曾说:很多人观念的死结就在一个“靠”字上——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靠上帝、靠菩萨、靠皇恩……总之靠什么都行,就是别靠自己。
这种将希望寄托于外力的“弱势文化”,恰恰是个体停滞不前的根源。
人一旦把希望寄托在他人身上,自己就完全失去了行动力,只会在麻痹与懒惰中逐渐沉沦。
没有谁是谁的救世主,能救我们的只有自己。
电视剧《一年又一年》里,有这样一个情节:
陈青因为工厂改制而下岗。
身边人觉得,她工作了这么多年,完全可以等政府的下岗救助。
女儿丹丹觉得她完全可以靠父亲,因为父亲还经营着一家家具厂。
但是她却觉得自己下岗是因为学历低,不能给国家添麻烦,家具厂的生意也不好做,不能光指望老公,自己必须“自救”。
她把小区里的下岗职工都动员起来,每天帮着大家购买煤气、生活用品,疏通下水道做各种各样的杂活,在小区里开始了最早的“物业服务”。
在当时很多人其实还没有“花钱买服务”的意识,所以主动找他们的人很少。
但是她也不气馁,挨家挨户地上门拓客。
她相信,只要大家习惯了这种方式,她们的生意就有了着落。
因为她的坚持,小区里购买她服务的人越来越多,她的团队规模也越来越大,事业慢慢走上了正轨。
雨果说:我宁愿靠自己的力量打开我的前途,也不愿祈求有力者的垂青。
没有任何人有义务去承载你的人生。
与其等待别人给自己撑伞,不如自己有伞。
能千万次救自己于水火的,只有自己。
当一个人停止向外界索要拯救,才会唤醒内心沉睡的力量——那是比任何救世主都要可靠的神祇。
03
看过这样一段话:
“人这辈子的分水岭不是30岁不是40岁,而是第一次知道没有人会帮你。 自此以后,你终于撕掉了所有寄生的剧本,开始独立撰写自己的剧本。 这是孤独的开始,却也是自由的元年。”
成龙年轻的时候鼻子大,眼睛小,形象不是很好。
有一次他好不容易拿到一个出演主角的机会,却被女演员嫌弃,最终被导演换掉。
于是他请古龙吃饭,希望古龙给自己量身定制一个剧本。
没想到,他在酒桌上喝到吐,却只换来古龙一句:我就是写剧本,也要找个形象好的人。
成龙意识到找人帮忙是没用的,能依靠的只有自己。
自此之后,他拍戏变得更加努力,也更加拼命。
很多危险的戏份也要亲自上阵,经常弄得自己遍体鳞伤,甚至有几次差点丢了性命。
但是他也因此在影坛闯出一片天,慢慢地收获了大批粉丝,成为中国知名度最高的演员之一。
《百年孤独》里说:“人生的本质,就是一个人活着,不要对别人心存太多的期待。”
人,生而孤独,从没有谁能让你依靠一辈子。
放下无谓的期待,我们才能尽早掌控自己的人生。
吴敬梓曾经在《儒林外史》中写过一位奇女子——沈琼枝。
沈琼枝早年和父亲相依为命,长大之后,一心一意找个好人家做依靠。
父亲帮她找了一个盐商,可嫁过去之后,她才发现自己被盐商骗了。
盐商不给她名分,只把她当妾不说,还对她百般刁难。
她求助父亲,父亲不仅没能把她救出来,还被官府驱逐。
身在异乡,举目无亲。痛定之后,她选择自救。
她收拾金银,扮作老妇,买通丫鬟,一路逃到南京,凭着刺绣和卖诗,养活自己。
当时女子抛头露面做生意的少之又少,所以经常有恶霸上门找事。
可她凭着自己的智慧和勇气,一一化解,逐渐在当地站稳脚跟。
后来富商不依不饶,一路追到南京。
沈琼枝直接和富商对簿公堂,作诗自证,打动了县令,最终让自己重获自由。
世人称她是侠义奇女,吴敬梓更是将她位列儒林榜三甲之首。
古人说:天雨虽宽,不润无根之草;佛法虽广,不渡无缘之人。
很多时候,一个人只有唤醒自己内心的力量,才能真正摆脱当下的困境。
当你亲手接过人生的方向盘,就会发现那些曾经困扰你的问题,大多会在前行的过程中迎刃而解。
当你凭借自己的力量渡过高山与险滩,那彼岸的风景,也会变得愈发壮丽。
看过这样一段话。
有人问佛:“佛有智慧,为何不将我们这个世界变得更好?为何不来渡我们?”
佛说:“我救不了你,人是未来佛,佛是未来人,人只可自救,自救即可成佛。”
无人来渡,你自成舟,每个人都是自己的救世主。
没有人会来,是这个世上最残酷的真相,却也是最深的慈悲。
你终将明白,那扇你一直等待别人来为你开启的门,钥匙其实一直就在你自己手中。
人生这场盛大的旅行,唯一的同伴,就是那个不断变得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