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是否经历过这些场景:同事把脏活累活全推给你,亲戚总拿你的短板开玩笑,甚至陌生人故意踩你一脚还理直气壮?这些委屈像根刺扎在心里,却不知如何反击。其实,欺负你的人并非天不怕地不怕,他们最怕两件事——你硬气起来,以及你背后有靠山。
《矛盾论》中提到:“任何过程如果有多数矛盾存在的话,其中必定有一种是主要的。”欺负行为背后,藏着欺负者的“成本计算”。他们像精明的商人,反复试探你的底线:如果发现“欺负你不用付出代价”,就会变本加厉。
小李的故事就是典型案例:第一次被老同事使唤“帮我拿个快递”,他笑着应下;第二次被要求“帮我做个报表”,他想着“多干点能学东西”又答应了;第三次对方直接把项目失败的黑锅扣他头上。此时他才明白:自己的沉默,在对方眼里不是善良,而是“好欺负”的通行证。
这种试探并非偶然。就像小孩第一次抢玩具,如果家长不制止,他就会觉得“抢东西没代价”;亲戚第一次拿你工资低开玩笑,你赔笑,第二次低头,第三次他就会当众说“你这种条件,嫁人得降低标准”。人性里藏着个残酷逻辑:你越退让,对方越觉得“欺负你划算”。
毛主席在《目前抗日统一战线中的策略问题》中提出:“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这就是“自卫原则”——平时不主动挑事,但被欺负时必须反击,且反击要到位。
案例1:邻居占车位
第一次贴条提醒“这是私人车位,请勿占用”;第二次锁车警告“再占就联系拖车”;第三次直接叫拖车公司,并拍视频发业主群:“占车位影响大家出行,已处理。”通过渐进式升级反击,让对方清楚看到“欺负你的成本在递增”。
案例2:领导PUA
被领导否定“你能力不行”,第一次可以沟通:“我负责的项目连续三个月超额完成KPI,具体数据在报表里”;第二次向上级反映:“最近领导多次否定我的工作成果,可能需要您介入协调”;第三次保留聊天记录、考核结果,走劳动仲裁。就像教员当年打土豪分田地,让地主老爷们明白“闹大的代价是失去土地和权力”。
《矛盾论》指出:“在复杂的事物发展过程中,有许多的矛盾存在,其中必有一个是主要的矛盾。”欺负你的人,往往有核心需求:同事抢功是想刷存在感,亲戚贬低你是想满足优越感,陌生人找茬是想试探底线。找到“命门”,直接反击。
案例1:同事抢功劳
定期给领导发工作周报:“本周完成A项目市场调研,数据来源是XX渠道;B项目方案已通过初审,具体细节在附件。”当领导发现“抢功无效”,同事自然收敛。
案例2:亲戚贬低
亲戚总说“你工资低嫁不出去”,笑着接话:“您说得对,我正努力呢。对了,您家孩子最近考公务员怎么样?听说竞争挺激烈?”然后转移话题——把焦点从“贬低你”变成“关心对方”,对方反而无话可说。就像教员打游击战,“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专攻薄弱环节。
《毛选》强调:“我们的任务是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去反对当前主要的敌人。”如果对方是“惯犯”,单打独斗可能吃力,这时候可以联合其他受害者。
案例:同事推脏活
观察周围:其他新人是否也被推活?老员工是否对他不满?收集证据(工作分配记录、聊天记录),联合反馈:“最近我们几个都遇到了类似的问题,可能是分工机制需要调整。”把矛盾从“私人恩怨”上升到“团队效率问题”,领导为了管理,自然会重视。就像抗战时期,教员团结农民、工人、学生等力量,推翻了“三座大山”。
有人觉得“反击太狠”,可《毛选》里早就说过:“以斗争求团结则团结存,以退让求团结则团结亡。”你越忍让,对方越觉得“你活该被欺负”;你越敢反击,对方越会尊重你的底线。生活不是童话,没有那么多“退一步海阔天空”。
真正的善良,是既有帮人的温度,也有护己的锋芒。就像沉香树结出沉香,必须经历受伤、真菌入侵、持续感染——那些曾经让我们难受的,当我们扛过去,就会让我们变得更强大。
下次再遇到欺负你的人,别忍气吞声。记住:你不需要变成一个凶狠的人,但必须让对方知道“你不是软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