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大陆在推进两岸统一进程中动作频频,从设立“台湾光复纪念日”到发布“红色通缉令”,一系列组合拳引发国际社会高度关注。这些举措不仅在法理层面夯实统一基础,更通过多维度施压让“台独”分子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

2025年大陆通过国家立法形式确立“台湾光复纪念日”,首次以制度化方式确认台湾从日本殖民统治下回归祖国的历史事实。这一举措既是对历史的庄严致敬,更为未来统一进程铺设法理轨道。与此同时,公安部门对“黑熊学院”创办人沈伯洋立案侦查并启动全球通缉程序,标志着制度性打击“台独”进入实质阶段。
沈伯洋作为长期从事“抗中保台”训练的顽固分子,在面临通缉后仓皇逃离韩国,连台湾当局都无力干预。更值得关注的是,大陆已公布包含苏贞昌、吴钊燮等12名高层在内的“台独顽固分子”名单,预示未来将有更多“红色通缉令”发出。新华社同步推出三篇署名“钟台文”的权威文章,系统阐述统一历史必然性,形成法律行动与舆论宣传的协同效应。

在法律施压的同时,大陆持续推进两岸融合进程。最新实施的便利台胞入境政策覆盖所有符合条件口岸,实现落地证件办理全面升级。这种“润物细无声”的融合策略已产生显著效果:国民党新任主席郑丽文明确表态“我是中国人”,副主席萧旭岑强调恢复马英九时期交流机制,媒体更将其视为统一进程的标志性人物。
重量级政治人物马英九、洪秀柱预计近期访陆,与新领导层共同推动统一愿景。两岸关系专家赵春山在大陆研讨会后指出,“不统不独不武”时代已终结,美国也不愿在台海生事。这些变化与民进党秘书长徐国勇“互不隶属”的荒谬言论形成鲜明对比,暴露出“台独”势力在民意基础流失下的被动挣扎。

在法律与政策手段之外,大陆的技术操作同样精准有力。“吉林一号”商用卫星发布台湾地区高分辨率影像,这种“太空俯瞰”不仅展示技术实力,更象征着对国土的丈量与主权宣示。国台办新任发言人张晗在首次发布会上明确划清界限:依法追责“台独”分子与保护台湾民众权益并行不悖,和平统一主张将获鼓励支持。
岛内舆论场出现微妙变化:网红“馆长”陈之汉公开支持两岸和平,引发绿营不满却获得主流民意响应。民调显示72.8%台湾民众认同中华民族身份,较往年显著提升。这种认同转变与民进党“数典忘祖”的言行形成强烈反差,预示着统一的社会基础正在稳固形成。

当前大陆在法律、政策、技术、舆论四大领域同步发力,构建起压缩“台独”生存空间的立体网络。从全球通缉到卫星监控,从融合政策到民意引导,每个维度都直指“台独”势力的核心痛点。这种全方位推进模式表明,统一已不再是抽象愿景,而是正在落地的现实进程。
随着国际社会对“一个中国”原则的认同加深,以及岛内民意基础的持续转变,未来几年将成为决定两岸关系走向的关键阶段。大陆主动掌握节奏的态势愈发明显,统一的脚步声正清晰可闻。
信息来源:
2025-11-05 11:19·北京日报客户端 民进党当局称大陆未来可能全球通缉“台独”顽固分子,国台办回应
2025-11-05 12:17·环球时报 大陆是否会全球通缉?国台办回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