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环球时报
英国《泰晤士高等教育》9月19日发布文章指出,随着越来越多的英国高校加码中国市场,其在中国‘挣快钱’的时代或将终结。文章副标题强调,专家表示,随着中国学生更倾向于在本土完成学业,英国高校在华扩张模式正面临挑战。
据报道,今年早些时候,已有多所英国高校在中国获批开设中英合作办学机构,新一轮在华扩张浪潮正在兴起。总部位于北京的一家教育机构联合创始人费舍尔表示,中国今年发布了建设‘教育强国’的规划蓝图,明确鼓励外国高校,特别是以科学、技术、工程、数学学科为重点的高校在华开展合作。他分析称,中国高校的合作驱动力在于提升办学水平、促进课程转移及深化国际合作,而英国高校的核心动机则更侧重于盈利。
国际高等教育顾问文森佐·雷莫对此表示认同。他指出,对英国高校而言,这类合作往往能带来关键收入。然而,雷莫也提醒,不能再想当然地认为中国学生会持续赴英深造。他强调,‘中国仍是跨国教育领域的重要市场,但已不再是许多高校设想的‘挣快钱的风口’。’
全球企业扩张服务机构Mauve Group的法律总监洛娜·费里则从法规角度进行了分析。她认为,中国对中外合作办学的要求正不断提高,这为英国高校带来了更清晰的规则,但也提高了合规门槛。费里表示,‘中国传递的信号很明确:我们持开放态度,但合作必须符合中国的法规制度。’
尽管英国高校在华扩张面临诸多挑战,但专家一致认为,考虑到中国庞大的人口规模以及国际教育持续的声誉优势,中国市场机遇依然巨大。这一观点得到了多位业内人士的认同。(作者塔什·莫舍姆,宋波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