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市值5300亿的调味品巨头,如今跌落神坛?海天酱油深陷信任危机,市场地位岌岌可危
近日,调味品行业龙头海天味业(603288.SH)因添加剂风波持续发酵,股价与口碑双双受挫。这家曾以“零添加”概念引领行业升级、市值一度突破5300亿元的巨头,如今正面临消费者用脚投票的严峻考验。从资本市场的宠儿到舆论漩涡的中心,海天酱油的“跌落”轨迹,折射出消费升级时代下,传统巨头转型的阵痛与挑战。

事件起因于社交媒体上一则关于海天酱油添加剂的争议视频。视频中,网友指出海天部分产品含有苯甲酸钠、三氯蔗糖等添加剂,而其出口日本的产品却标注“零添加”,质疑其“双标”行为。尽管海天迅速发布声明,强调产品符合国家标准,并解释国内外标准差异,但舆论并未平息。消费者纷纷表示:“既然能生产零添加产品,为何国内市场不全面推广?”
这场风波直接冲击了海天的市场表现。据财报显示,2023年第三季度,海天味业营收同比下降1.77%,净利润同比下降5.99%,这是其上市以来首次出现单季度业绩下滑。与此同时,其股价也一路走低,市值较峰值蒸发超3000亿元。资本市场的反应,折射出消费者对品牌信任度的下降——当“安全”成为调味品的核心诉求时,任何质疑都可能引发连锁反应。
回溯海天的发展历程,其曾是“零添加”概念的积极推动者。2014年,海天推出首款零添加酱油,通过高端化策略抢占市场先机。然而,随着竞争加剧,其产品线逐渐分化:一方面,高端零添加产品占比提升;另一方面,中低端产品仍依赖添加剂以控制成本。这种“双轨制”策略,在消费升级趋势下显得愈发矛盾。

“消费者不是反对添加剂,而是反对‘双标’。”食品行业分析师指出,“如果海天能明确标注不同产品的添加剂使用情况,并解释标准差异,或许能减少误解。但当前的处理方式,反而加剧了信任危机。”此外,海天在危机公关中的回应也被批评为“傲慢”,进一步激化了舆论。
面对困境,海天已启动多项自救措施:一是加速零添加产品迭代,推出更多符合健康需求的新品;二是加强供应链透明化,通过直播、短视频等形式展示生产过程;三是调整营销策略,从“规模导向”转向“价值导向”,强化品牌与消费者的情感连接。
然而,信任重建并非一朝一夕之功。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敏感度持续提升,任何疏忽都可能引发新一轮危机。海天需要做的,不仅是技术层面的升级,更是价值观的重塑——从“追求利润最大化”转向“以消费者健康为核心”。
海天的遭遇,为整个调味品行业敲响警钟。在消费升级与健康意识觉醒的背景下,消费者对产品的要求已从“好吃”升级为“安全、健康、透明”。传统巨头若想守住市场,必须摒弃“规模至上”的思维,真正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进行转型。海天能否重振旗鼓,不仅关乎其自身命运,也将影响行业未来的竞争格局。
(本文数据来源:海天味业财报、公开市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