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赛场风云

10万亿经营贷集中到期风险预警:2025年或成关键节点

时间:2025-09-22 11:47:28 来源:新浪财经 作者:新浪财经

(来源:市场资讯,不良资产行业观研)

2025年被视为经营贷集中到期的关键节点,存量规模逼近10万亿元,相当于4个恒大集团的债务总额。这一敏感话题背后,折射出中国金融体系与房地产市场的深度绑定。本文将从经营贷扩张轨迹、风险传导机制及监管应对三个维度展开分析。

一、经营贷规模激增:三年新增超10万亿

根据商业银行公开数据,截至2023年底全国经营贷余额达22.18万亿元,较2020年底的11.59万亿元增长近一倍。按三年周期测算,2022-2023年累计新增规模超过10万亿元,其中部分贷款将于2025年集中到期。

尽管10万亿数据存在统计口径差异,但经营贷扩张特征显著:

  • 利率政策:随国家调控周期波动,2020-2022年执行优惠利率
  • 准入标准:公司注册满1年即可申请,审批宽松化
  • 资金流向:大量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领域

二、风险传导链:抵押物估值缩水成导火索

经营贷本质是3-5年期的短期贷款,2020年发放的贷款将在2025年面临续贷评估。当前核心矛盾在于:

  1. 抵押物贬值:重点城市房价较峰值下跌超30%,部分区域评估价跌回2019年水平
  2. 续贷困境:贷款余额与抵押物当前估值持平,业主面临资金缺口
  3. 银行风控:东莞农商行2023年不良贷款率同比激增49.79%,国有六大行不良率普遍上升

某银行客户案例显示,2022年办理的经营贷项目,三年间抵押物评估价与贷款余额完全持平,续贷压力陡增。

三、监管应对:5000亿注资背后的风险对冲

财政部向四大行定向增发5000亿元资本金,主要基于两大考量:

  • 一级资本充足率告急:邮储银行、交通银行资本缓冲空间显著收窄
  • 不良贷款压力:经营贷不良率快速攀升,需储备风险拨备

监管层已出台多项应对措施:

  • 动态调整抵押率:根据房价波动灵活调整贷款成数
  • 差异化利率政策:对优质客户实施利率优惠
  • 展期续贷安排:对暂时困难企业提供过渡方案

四、风险是否可控?系统性防范成关键

尽管存在爆雷风险,但系统性危机概率较低:

  1. 政策缓冲空间:监管层持续释放流动性,维护市场稳定
  2. 银行风险处置:通过核销、转让等方式化解不良贷款
  3. 市场信心修复:房地产政策调整有助于稳定抵押物价值

东莞农商行案例显示,经济下行压力下,企业流动资金贷款、个人经营贷及消费贷成为不良贷款主要来源,这需要金融机构建立更完善的风险预警机制。

结语:2025年经营贷到期潮既是风险暴露期,也是金融体系压力测试的关键节点。通过强化贷后管理、优化信贷结构、完善风险补偿机制,有望实现软着陆。对个人借款人而言,需提前评估续贷能力,避免资金链断裂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