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简称大马,坐落于东南亚地区,国土面积约为33万平方公里。马来西亚的领土由两部分组成:位于马来半岛南部的西马,以及位于加里曼丹岛北部的东马。西马与东马之间隔着南海,没有陆地相连,因此两地的交通主要依赖空运和海运。
在行政区划上,马来西亚共分为13个州,其中西马有11个州,总面积约为13.2万平方公里;东马则有2个州,总面积约为19.8万平方公里。有趣的是,在交通往来方面,东马人可以自由前往西马,但西马人前往东马却需要办理专门的登记手续,填写入境表格,并由移民官员在证件上盖章,注明停留时间,一般不得超过三个月。那么,同属马来西亚,为何西马人不能随意前往东马呢?
这背后的原因,首先要从东马和西马的不同发展历史说起。历史上,东马和西马并非统一整体。东马虽然面积比西马大,但仅包含沙巴和砂拉越两个州,这两个州与马来西亚其他州有着截然不同的发展历程。
西马地区的历史可追溯至室利佛逝王国,该王国存在于7世纪至14世纪,我国历史上称之为三佛齐。室利佛逝王国的中心位于苏门答腊岛的巨港,统治范围包括苏门答腊岛及马来半岛南部,即现今的西马地区。1397年,爪哇岛的满者伯夷王国灭亡了室利佛逝王国。室利佛逝王国的一位王子逃至马来半岛,建立了满剌加王国,即马六甲王国。
1511年,葡萄牙殖民者攻占了马六甲王国的都城,导致马六甲王国灭亡。然而,葡萄牙无法完全殖民整个马六甲王国,此后在马来半岛南部形成了多个马来人王国,如柔佛苏丹国(现今的马来西亚柔佛州)、万丹、日惹、吉打、雪兰莪、登嘉楼等。
1819年,英国侵入东南亚的新加坡岛,当时新加坡属于柔佛苏丹国。英国迫使柔佛割让了新加坡,并将其打造成英国在东南亚的殖民据点。此后,英国以新加坡为跳板,控制了柔佛等马来人建立的苏丹国,并将这些苏丹国合并组成了马来联邦。英国向马来联邦派驻殖民官员管理军事外交,而马来各个苏丹则拥有一定的自治权。1957年,英国撤军,各个马来苏丹国组成了马来亚联合邦,即现今的西马地区。
而东马的历史则可追溯至浡泥国,其疆域范围包括沙巴、砂拉越和文莱。14世纪时期,渤泥国苏丹马合谟沙与中国福建移民黄森屏率领的华人势力联合组建了新的文莱国。此后,文莱国逐渐崛起,疆域包括加里曼丹岛的大部分地区。
19世纪时期,文莱走向衰落。1837年,文莱控制下的砂拉越爆发起义,要求脱离文莱。文莱苏丹委任英国人詹姆士·布鲁克帮助镇压砂拉越起义。詹姆士·布鲁克平定起义后,于1841年被文莱苏丹任命为砂拉越总督。1842年,詹姆士·布鲁克宣布砂拉越脱离文莱独立,建立布鲁克王朝。布鲁克死后,砂拉越被英国殖民机构直接管理。1846年,英国夺取了文莱沙巴地区的统治权,但并未将沙巴和砂拉越并入马来联邦。由此可见,西马和东马的沙巴、砂拉越在发展历史上并非统一整体。
除了历史发展不同外,给予东马特别州属地位也是西马人不能随意前往东马的重要原因。1957年,英国允许马来亚联合邦独立后,于1959年给予了新加坡独立地位,成立了新加坡自治邦。对于沙巴和砂拉越,英国曾计划效仿马来亚联合邦模式,将沙巴、砂拉越和文莱组成北婆罗洲联邦。
然而,新加坡、沙巴、砂拉越和文莱都有很多马来人。马来亚联合邦提出了一个联合计划,要建立一个大马来西亚。新加坡表示了同意,但文莱因石油资源丰富而未同意。沙巴和砂拉越则非常犹豫,因为这两个地区资源丰富但人口稀少。为了打消沙巴和砂拉越的疑虑,马来亚同意给予它们特别州属地位。
作为特别州属,沙巴和砂拉越拥有诸多特权,如独立的教育系统、马来西亚开发东马资源时东马至少拥有40%的收益等。在人口迁徙方面,也有严格限制,东马拥有限制西马人口流入的特权,西马人不得在东马长期停留。就这样,到了1963年,沙巴和砂拉越才同意加入马来西亚联邦。1965年,华人为主体的新加坡被赶出了马来西亚联邦,马来西亚版图确定。根据马来西亚联邦和东马的条约,西马人不能随意前往东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