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场围绕杨景媛硕士论文的学术争议持续发酵,武汉大学与中国农业大学两大高校对此事的态度截然不同,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武汉大学图书馆事件终于迎来最终结论,专家组一致认定杨景媛的硕士论文符合要求,维持授予学位的决议。然而,中国农业大学的做法却引发了新的争议,难道中国农业大学真的做错了吗?
据武汉中级人民法院二审结果显示,维持一审原判,武汉大学撤销了对肖同学的处分。但令人惊讶的是,杨景媛的硕士论文被指出存在一百多处错误,然而专家组却一致认为符合要求。
尽管存在一百多处问题,但杨景媛的学位却得以保住。9月20日,武汉大学发布处理通报称,经校内外几十位专家(特别强调专家组组长为校外人员)共同复核,杨景媛的论文虽然存在问题,但都是小问题,论文选题新颖,符合武汉大学二级学院的论文评审要求,因此学位照发不误。
这则通报无疑给杨景媛吃了一颗定心丸,她的硕士学位得以保住。然而,学校的许多人却因此受到处分,包括其导师郭汝飞。郭汝飞被停止招生研究生两年,这对于一个硕导来说,几乎意味着职业生涯的终结。因此,郭汝飞成为了武汉大学本次受处分的最厉害的一个。
回顾事件经过,专家组在初次评审时就指出了杨景媛论文的问题,但杨景媛仅做了部分修改就提交了。而郭汝飞作为导师,审核不严,导致舆论产生。这个说辞看似合理,但仔细品味,问题点却不止一星半点。
更令人惊讶的是,官方曾出了两道题考验杨景媛的基本知识:一是新中国成立的时间,二是我国婚姻法的内容。然而,这位武汉大学研究生却全部答错!就这样,她的论文还能通过武汉大学专家组的评审和复核,这不禁让人对专家的判断力产生质疑。
那么,中国农业大学为何会“唱反调”呢?
在武汉大学看来“基本没太大问题”的论文,在中国农业大学眼中却成了反面教材。最近,中国农业大学的一堂课上,居然把武汉大学杨景媛的硕士论文当成了典型错误案例公开剖析,指出其数据错、图表乱、分析漏洞百出。
武汉大学已经通报了,经过校内和校外数十名专家复查得出结论,论文选题具有一定的新意,方法、模型等作用都吻合合理。那么,中国农业大学难道是在和武汉大学对着干吗?
中国农业大学《学术写作》课的PPT直接截出了杨景媛论文的12处硬伤:同一张图三年数据标签对不上,误差棒长短靠目测,参考文献里还把Nature写成Nuture。台下学生笑到录视频,三天就冲了200万播放。难道说,杨景媛的论文真的是优秀的吗?这实在令人看不懂。
从论文数据方面来看,存在数据错误、计算错误、数据来源模糊等问题。如把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印度农村家暴率36.1%无端调到28.3%,出现“5230+5287≠10519”的计算错误,很多数据未标注具体文献。格式上,英文摘要关键词格式错误,页码设置不符合要求,参考文献重复列举等。选题方面,将中印生育行为和家庭暴力生硬拼凑,缺乏合理逻辑基础。网友纷纷表示:农大给了武大一个响亮的耳光。
网友热评不断,有人认为杨景媛注定会载入武大校史和中国教育发展史,因为她以一己之力掀开了中国高等教育的遮羞布。“可怕的并不是某杨一个人的恶,可怕的是某一个恶人背后的恶,它的影响和危害才是最大的恶!”
编者寄语:
杨景媛的论文,一眼就能看出不可能通过论文答辩。然而,在武汉大学专家看来却是符合要求的。这不禁让人对武汉大学对论文质量的要求产生质疑,难道真的如此之低吗?这场学术争议,究竟谁对谁错,或许还需要时间来给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