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在世,能够拥有兄弟姐妹的陪伴,无疑是一种莫大的幸福。手足情深,并非空谈,而是沉甸甸的满足与依靠。遇到困难时,有人挺身而出;逢年过节,彼此提着礼物登门拜访,这份温情,让人倍感珍惜。
然而,现实生活中,总有些兄弟姐妹在成长过程中,因各种原因从亲人变为仇人,这样的转变令人唏嘘不已。其实,要想判断兄弟姐妹之间是否亲近,关键在于观察这三类人的态度。
01 父母:家庭公平的基石
在多子女家庭中,父母的态度往往成为兄弟姐妹间矛盾的导火索。小时候,孩子们对父母的态度极为敏感,常因父母的偏爱而心生芥蒂。
例如,当两个孩子发生争执时,父母若总是指责年长的孩子,要求他们让着弟弟妹妹,年长的孩子便会感到委屈:“我也还是个孩子,难道就因为比他们大两岁,就要事事委屈自己吗?”
一次次的偏袒,会让年长的孩子怨恨父母,甚至将这份怨恨转嫁到弟弟妹妹身上,认为都是因为他们,父母才不爱自己了。家庭中,最怕“厚此薄彼”,偏心如同一把刀,生生切断了手足之情。
当然,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公平,但身为父母,应看到每个孩子的长处,包容他们的不同特点。家庭中的爱,不需要公证书,但需要公平心。好的父母,会在孩子心中种下一颗公平的种子,让他们坦荡、真实地爱每个人,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将这份爱传播给他人。
02 伴侣:家庭和谐的润滑剂
伴侣的态度,会悄然影响你对原生家庭的情感。如果伴侣宽厚善良,能用真心对待家里的每一个人,那么这个家注定会美满幸福。
以我的母亲为例,她就是一个善良的女人。父亲一大家人,兄弟三人,他是老大,下面有两个年龄不大的弟弟,各方面都需要照料。
结婚后,母亲用单薄的肩膀撑起了这个家,不仅照顾自己的小家,还对两个弟弟极尽爱护。她担心他们吃不好、生活困难,就隔三岔五地给他们寄学费、寄好吃的,过年过节也总是回家看看,询问他们有没有什么困难。
慢慢地,母亲成了家庭的主心骨,是两个弟弟眼中最好的大嫂,也是父亲心中最温暖的力量。我们常说,一个家庭最怕枕边人吹“耳旁风”。结婚后,大家都成了一家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唯有此,一家人才能风雨同舟。
03 自己:家庭关系的主动者
其实,不管是父母还是伴侣,终是我们身边的人。当我们在抱怨为什么他们都不理解我们时,有没有认真地问过自己:我到底做了什么?我是不是用真心对他们?
每一段关系,都是互相奔赴的,从来不是一厢情愿。你怎么对待他人,就能收获怎样的感情。就像一位网友说的:兄弟姐妹之间,我们不能要求所有人都是一条心,我们能做的,就是要真诚地对待家庭中的每一个人。
他们有了困难,尽自己所能去帮,就算是帮不上忙,至少那份心意对方一定能感受到。人心都是肉长的,你怎么对我,我必然知道,将来也会同样地给出回报。
因此,从现在开始,好好对待他们。毕竟,我们身上流淌着相同的血液,在余生的漫漫长路,他们将是我们最坚实的依靠。
请珍惜那些和我们有着相同血脉的人。虽然彼此之间会有争吵、会有矛盾,但是那份来自内心最深处的牵挂,始终支撑着我们走过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
因此,请好好珍惜这段血缘,常来常往。多打个电话、多一些问候,不要让距离隔绝了彼此的心路。
作者简介:李木可,一手努力生活,一手认真写作,希望能在打拼的路上守好自己的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