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市市场监管局、市教委及市卫健委联合发布通报,针对近期部分学校午餐中虾仁炒蛋存在的食品安全问题展开调查,并公布了初步处理结果。
据通报内容显示,监管部门在抽检过程中发现,部分学校食堂提供的虾仁炒蛋存在原料过期、加工流程不规范及储存条件不达标等问题。这些问题不仅违反了《食品安全法》相关规定,更对学生健康构成潜在威胁。
问题详情:原料与加工双隐患
经查,涉事学校食堂采购的虾仁存在保质期过期现象,部分鸡蛋未按规定冷藏储存,导致微生物超标。此外,加工过程中未严格执行生熟分开原则,存在交叉污染风险。
部门行动:迅速整改与严格追责
通报发布后,三部门立即要求涉事学校停止供应问题菜品,并全面排查食堂食品安全隐患。同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约谈,责令限期整改,并将依法依规追究责任。
市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校园食品安全是重中之重,我们将持续加强监管力度,确保学生吃得安全、吃得放心。”
家长关切:如何保障孩子午餐安全?
事件曝光后,不少家长通过社交媒体表达担忧。对此,市教委回应称,已要求全市学校开展自查自纠,并建立家长监督机制,定期公布食堂采购及检测信息。
营养专家建议,家长可引导孩子养成观察食物外观、气味的习惯,如发现异常及时向老师反映。同时,学校应加强食堂从业人员培训,提升食品安全意识。
未来措施:长效监管机制建立
为杜绝类似问题,三部门计划联合推出“校园食品安全提升计划”,包括推行“明厨亮灶”工程、建立食材溯源系统及开展季度飞行检查等措施。
此次通报再次敲响校园食品安全警钟,唯有监管部门、学校与家长三方协同,才能筑牢学生舌尖上的安全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