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赛场风云

多地医院陷入工资发放困境,医疗行业“寒冬”如何破局?

时间:2025-09-26 06:32:22 来源:医客 作者:医客


近日,某县第一人民医院的医生在网络平台发布求助信息:“医院自今年起就未发放工资,五险一金也已停缴,是否有渠道可以反馈?现在连基本生活都难以维持。”

这条求助信息迅速引发了医护人员的广泛共鸣,各地医院工资拖欠问题逐渐浮出水面。


图源:网络

有医护人员表示:“深圳的医院工资普遍腰斩”“我上个月只拿到500元”,还有人称:“去年医院强制签订降薪合同,现在每月工资还拖欠”……这些声音反映出,医院工资拖欠问题并非个例。

这究竟是信息茧房中的个别现象,还是普遍存在的困境?

正如一位网友的发问:“很多医院,真的已经发不出工资了吗?”


图源:网络

云南玉溪的一名医生透露,当地某三级公立医院已拖欠绩效工资6个月,如今又变相降薪,每月绩效仅500元,“还不如餐厅服务员的工资”。


图源:网络

在山东某医院针灸康复科,甚至出现了绩效为-750元的荒谬情况。原因竟是后勤领导认为该科室患者收费太低,不如手术科室。



图源:网络

无独有偶,河南周口某县级医院的内科医生晒出工资表:除去1800元基本工资和300元夜班费,职称绩效-49元,工作量绩效-79元,最后应发绩效为“-18元”。

该医生无奈地说:“干得越多亏得越多,这班到底是为谁上?”

官方数据揭示医院亏损现状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2022年7月6日发布的通报,2020年有20个省份的公立医院出现亏损,占比达到62.5%;全国753家三级公立医院中,有43.5%的医院面临亏损。

具体原因分析:

医保支付改革影响:DRG/DIP支付方式改革细化了支付颗粒度,对医院传统的“多做项目多收入”的绩效工资核算模式提出了挑战。部分医院未能及时适应新规则,导致医保结算款项减少,资金回笼困难。

但国家医保局曾表示:“这个锅DRG背不动”


《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国家监测分析的通报》指出,2018~2020年全国三级公立医院医疗盈余为负的占比分别为22.65%、17.61%、43.5%;其中2020年全国三级公立医院医疗盈余率为-0.6%,医院资产负债率为44.09%。彼时,全国DRG试点城市多数未开展实际付费,DIP试点更是尚未启动。

医保亏损并不等于医院亏损,医院内部的失衡或许是最关键的因素。

药品耗材零加成:国家实施药品耗材零加成政策后,切断了医院药品及耗材的加成机制。对于医疗能力不高或管理水平较低的医院来说,这部分损失较大,而医疗服务价格调整和财政补助又未能完全弥补,导致医院经济运行压力增大。

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大型公立医院凭借资源优势吸引了大量患者,基层医院和部分二级医院患者数量锐减,业务量和收入下降,难以维持正常的工资发放。

在某中部地级市,3家三甲医院抢走了70%的患者资源,周边县级医院门诊量直接下降40%,病人少了,收入减了,工资自然发不出来。

一边是大城市医院患者扎堆,医生忙得脚不沾地;一边是基层医院门可罗雀,医生连基本收入都无法保障。

医院管理和运营问题:部分医院在发展过程中过于追求规模扩张,忽视了成本控制和效益,人员结构不合理、资源浪费等现象时有发生,加重了医院的经济负担。此外,一些医院举债扩张发展,政府财政投资不到位,借款利息成本加大,也挤压了绩效工资发放空间。

如何看待医院工资发放困难问题?

医院工资发放困难是医疗体系在改革和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反映了医保支付改革、医院运营模式转变等带来的冲击,需要一定时间来适应和调整。

政府应加大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特别是对基层医院。及时足额发放财政补贴,帮助医院减轻负担。完善医保政策,避免医院因医保改革受损。加强对医院的监管和指导,规范医院的运营和发展。

医护人员应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这是最靠谱的“铁饭碗”。在合规的前提下,还可以尝试开展副业,增加收入。

医客说

医疗行业的“寒冬”,需要各方共暖

医院工资拖欠潮,是医疗体系从“规模扩张”向“内涵式发展”转型的必然阵痛。它既暴露了医保改革、资源分配的深层矛盾,也警示我们:医护人员的生存尊严,是医疗质量的底线。

唯有政策兜底“保基本”、医院管理“提效率”、医护自身“强能力”,才能让“白衣天使”不再为“饭碗”焦虑,让医疗行业回归“救死扶伤”的初心。正如网友所言:“医生好了,患者才会更好。”这场危机,需要我们一起“渡冬”。

【责编】医客君

【文章来源】医护家园、掌上医讯、规培基地

【图片来源】网络

【免责声明】我们尊重原创,版权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微信:xxxfff0518,我们会在24小时内删除,感谢您对医客的支持!

【投稿邮箱】yike@touchealth.com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