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全球咖啡巨头星巴克近日宣布启动大规模重组计划,涉及裁员、关店及业务调整,引发市场广泛关注。
中国基金报记者 莫琳
9月25日,星巴克正式公布一项总额达10亿美元的重组方案,核心措施包括关闭北美地区部分经营不善的门店,并裁减约900名员工。同时,公司决定暂停多个空缺职位的招聘计划。消息公布后,星巴克股价开盘即出现快速下跌。
“重返星巴克”计划遇阻,上百家门店将关闭
北美业务全面调整
据公告披露,此次重组计划是星巴克首席执行官布莱恩·尼科尔(Brian Niccol)主导的“重返星巴克”(Back to Starbucks)战略的关键环节。尼科尔在致员工信中明确指出,经评估发现部分门店存在两大问题:一是无法提供符合客户与员工期望的实体环境,二是财务表现持续低迷。
针对上述问题,星巴克决定对北美业务展开全面调整。具体措施包括引入陶瓷杯具、增设舒适座椅、优化服务流程以缩短顾客等待时间等,旨在重塑门店的咖啡馆氛围。尼科尔强调,这些改变将帮助星巴克回归“第三空间”的核心定位。
根据重组方案,星巴克北美门店总数将减少约1%,从现有的18480家缩减至18300家(意味着约180家门店被关闭)。不过,公司计划在下一财年重启门店扩张计划,并对超过1000家现有店面进行翻新升级。
全球业绩承压,“重返计划”效果待验
去年9月,尼科尔上任后迅速推出“重返星巴克”计划。然而,近一年的实施效果显示,星巴克仍面临严峻挑战。尽管尼科尔声称初步翻新的门店已出现顾客停留时间延长、到访频率提升的积极迹象,但最新财报显示,三季度星巴克全球可比门店销售额同比下降2%,降幅超过市场预期的1.3%。这已是星巴克全球同店销售额连续第六个季度出现下滑。
资本市场反应同样冷淡。今年以来,星巴克股价累计下跌近6%,而同期标普500指数上涨约13%,形成鲜明对比。
年内多次裁员,成本控制力度加大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来星巴克已多次采取裁员措施。2月,公司宣布裁减1100名员工;7月,又推出自愿离职方案,并提供最高10万美元的一次性补偿。此次再裁900人,显示公司正通过多种方式压缩运营成本。
星巴克中国股权重组或10月底落地,竞购进入决赛阶段
在中国市场,星巴克的股权重组也进入关键期。今年年初,市场传出星巴克中国股权将被出售的消息。经过多轮竞购,目前“决赛圈”已基本锁定,交易或将在10月底前完成。
据记者了解,竞购方包括9月初收到卖方确认函的博裕资本、凯雷集团、EQT和红杉中国,近期春华资本也加入竞购行列。知情人士透露,目前星巴克中国的估值约为50亿美元,由于单家机构难以独自完成收购,最终可能由两至三家合作完成交易。
中国区业绩逆势增长,门店扩张与下沉并行
三季报显示,星巴克中国当期营收约为7.9亿美元,同比增长8%,实现连续三个财季同比增长。营收增长主要得益于降价策略:虽然客单价同比下降4%,但同店交易量同比大幅提升6%。
门店扩张方面,星巴克中国继续保持高速。截至第三财季末,门店总数达7828家,较去年同期的7306家净增522家,同比增长7%。同时,公司持续推进市场下沉,三季度新进入17个县级市场。数据显示,新店盈利高效,两年内新开门店持续贡献高于均值的同店销售。
尼科尔首谈“卖身”传闻:寻找战略伙伴而非资金
在业绩发布会上,针对市场关注的“卖身”传闻,尼科尔首次公开披露相关细节。他明确表示,星巴克寻找的是拥有共同愿景和价值观的战略伙伴,目的是抓住中国市场未来增长机遇。目前已有超过20家意向合作方,公司正在评估方案。
对于合作方的核心要求,尼科尔强调两点:一是必须与星巴克拥有共同的使命和价值观,“在根本点上保持一致”;二是具备卓越的本地化运营能力。他特别指出,“这并不是为了资金”,而是希望通过引入伙伴,确保星巴克品牌未来在中国处于更强势的位置。
尼科尔进一步明确,星巴克对中国市场的承诺不变,希望保留相当比例的股权,且“只会推进真正符合星巴克利益的交易”。
编辑:黄梅
校对:纪元
审核:许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