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球人工智能领域泰斗、‘AI教父’杰弗里·辛顿(Geoffrey Hinton)在接受专访时发出警示:人工智能技术正以颠覆性力量重塑就业市场,‘靠一门手艺吃一辈子’的传统职业模式即将成为历史。
就业变革争议:AI是创造者还是破坏者?
访谈伊始,主持人引用科技企业CEO的观点:AI将通过创造新岗位实现‘就业变革’而非‘就业毁灭’。对此,辛顿明确表示‘部分认同但需区分领域’。他以医疗行业为例指出,若AI能将医生工作效率提升10倍,全社会医疗资源将获得指数级增长;但在呼叫中心等标准化服务场景中,AI已展现出超越人类的处理能力。
未来生存指南:批判性思维比特定技能更重要
面对‘Z世代’即将步入职场的困惑,辛顿给出颠覆性建议:‘过去掌握特定技能就能获得终身保障的时代结束了。未来10-20年,几乎没有职业能完全抵御AI冲击。’他强调,年轻人应优先接受‘教你如何思考’的教育,培养终身学习与快速适应能力。
职业分层理论:体力与脑力的双重考验
辛顿的预测与其核心理论一脉相承:重复性、低创造性的脑力劳动(如基础数据录入、标准化客服)将最先被AI取代;而需要结合体力与复杂决策的岗位(如外科医生、急救护理)则相对安全。他特别指出,医疗领域中‘打点滴、做复健’等需要精细操作的工作,短期内难以被机器替代。
数据佐证:科技巨头缩减应届生招聘
针对‘AI创造新就业’的乐观论调,辛顿援引风险投资公司SignalFire的报告:2025年Meta、Google等科技巨头招聘应届生的比例同比下降25%。‘当AI能完成80%的初级岗位工作,企业自然会减少基础人力投入。’他同时警告,这种趋势可能引发‘技能断层’——具备AI无法替代能力的高端人才将更稀缺,而普通劳动者面临更大转型压力。
超智能AI治理:培养‘母性本能’的破局思路
在谈及AI安全时,辛顿提出独特视角:‘我观察过唯一低智能生物控制高智能生物的案例,就是三岁孩童与母亲的关系。’他建议通过算法设计,让AI对人类产生类似‘母性本能’的保护欲,从而避免超级AI失控风险。这一观点与其此前‘AI可能接管人类’的警告形成呼应,展现出技术先驱对伦理问题的深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