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湖北应城,一位年逾古稀的老人廖复初走出监狱大门。
40年的牢狱之灾,已让他从一个意气风发的青年变成了步履蹒跚的老者。
更残酷的是,当时他的户籍已经被注销,出狱后他被限制在只能在应城活动,那样他就无法与生活在武汉的家人们团聚。
为此,他曾上诉过多次,但得到的结果都不理想。
后来偶然的机会,他看到了他当年的事迹,于是托人给王震写了一封信,王震看后震动不已。
那封信不仅揭开了一段尘封的往事,更成为一场跨越半个世纪的正义追寻的起点。
1945年冬,解放战争已经点燃。
时任中原军区高层的王震率领三五九旅在湖北环潭地区与国军进行激战,虽然连克强敌,却不幸陷入到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危机之中。
大雪封山,粮草断绝,部队陷入困境。
甚至当时武汉的国军报纸都已经在庆祝了,标题写着“三五九旅断援,多冻饿而死,几全军覆没”。
眼看着士兵们将要饿肚子,旅长郭鹏和王恩茂十分着急,着急归着急但是没有一点办法,国统区肯定不给,根据地又太远。
危急时刻,他们想到了鄂北行署专员李实,于是二人找到李实,说明情况后,李实也没有办法。
三人对望了一会,李实开口道,“实在不行,去应城的廖家试试”。
廖家,是当时应城的首富,祖上做生意颇有家资,抗战时期并没有随大流追随老蒋,对我党也算友善。
万般无奈之下,旅长郭鹏等人只好去求助廖家。
到了廖家后,一打听才知道廖家父子都不在家,郭鹏等人有些失望。正当他们准备离开时,管账先生说道,“我们家的'土地婆'在家,她能做主。”
“土地婆”正是廖复初的奶奶,当时已经90岁高龄了。
老太太得知郭鹏的来意后,二话不说,就安排人准备粮食,总共准备了1000担白米,还有不少猪肉和蔬菜。
郭鹏、李实等人激动不已,李实写好借条,按了官印,呈给老太太看时,谁知老太太看都不看就直接撕了。
直言道,“你们打天下自然有你们的道理,我老婆子虽然不懂,但不是守财奴!这些粮食算是廖家捐的吧”
正是那些粮食,最后救了三五九旅全员性命。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廖复初被推举为应城县膏盐矿区代表,并参加了“各界人士代表大会”,高层多次表彰他“思想开明”。
他满心欢喜,以为自己迎来了好日子。
然而好景不长,1951年我国开始开展彻查运动,廖复初因当时做过国军的自卫队队长,被人举报后,直接判了无期徒刑。
尽管廖复初曾经在老蒋手中救过几名我组织的人,以及抗战时期拯救过三五九旅,但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他百口莫辩,只能含冤入狱。
就那样,廖复初开始了长达四十年的牢狱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