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赛场风云

全红婵大学报到引关注,陈若琳问生活费显温情

时间:2025-09-17 19:41:46 来源:梦史 作者:梦史

暨南大学九月的清晨,阳光洒满校园,穿黄色T恤的新生方阵中,全红婵悄悄压低了帽檐。这位在跳水台上以精准入水著称的世界冠军,此刻站在陌生的校园里,攥着室友林珊的手,嘴角带着几分腼腆。这是她作为暨南大学体育学院运动训练专业新生,给校园留下的第一帧生动画面。



熟悉全红婵的人都知道,她身上总有一种独特的“反差感”。赛场上,她是那个能精准控制每一次入水角度的世界冠军,起跳、翻腾、落水,动作干脆利落,仿佛被按下快进键;赛场下,她则是一个会因为来到新环境而有些拘谨的小姑娘。迎新活动那天,林珊看出了她的不自在,主动牵起她的手穿过人群,两人踩着阳光走过教学楼前的香樟树,影子被拉得长长的,宛如普通大学里互相陪伴的室友。



这份“接地气”在陈若琳提及的一个小细节中更显真切。作为一路看着全红婵成长的前辈,陈若琳笑着透露,自己曾好奇地问过她“大学一个月生活费多少”。这本是随口一句的关心,却被全红婵认真对待了。报到后,她特意在校园里转了一圈,发现食堂里十几块钱就能吃到荤素搭配的套餐,便利店的零食也比想象中便宜。一番盘算后,她认真地告诉陈若琳:“1500块钱应该就够了。”末了还不忘补上一句“哪天你来,我请你喝奶茶”,带着少年人特有的真诚与俏皮。



没人会怀疑全红婵来大学的诚意。体育学院院长苏炳添早就为她量身定制了长达八年的个性化求学计划,从专业课程到实践训练,都力求让她既能补全学业短板,又不耽误运动生涯。要知道,以她如今的名气,完全可以把“上大学”当作一件象征性的事,但她却选择全力以赴——训练之余会提前问学长学姐“专业课难不难”,报到时仔细核对每一份入学材料,连宿舍的衣柜怎么整理都要自己动手,透着一股“要把大学生活过扎实”的韧劲。



粉丝们对她的关注,也藏着这样的心意。有人会特意避开她的训练时间去校园打卡,只为远远看一眼她背着书包去上课的背影;有人在她因伤调整时留言“慢慢来,学业和身体都重要”;还有人翻出她以前说“想多学点东西”的采访,感慨“这姑娘不管在泳池里还是校园里,都活得很认真”。没有过度的追捧,更多的是像对待身边努力的晚辈一样,默默为她的每一步成长鼓掌。

其实,全红婵身上最打动人的,从来不是“世界冠军”的光环,而是那份藏在细节里的真实。她会为1500元生活费够不够而认真盘算,会因来到新环境而有些腼腆,会像所有普通学生一样期待大学生活——正是这些不“完美”的小细节,让她从赛场上的“神话”,变成了大家身边触手可及的“邻家姑娘”。

如今,她的大学生活才刚刚拉开序幕,就像她曾在跳台上无数次准备起跳那样,带着几分忐忑,更多的是全力以赴的坚定。而我们或许可以期待,在泳池之外的赛道上,这个永远带着少年气的姑娘,会交出另一份同样精彩的答卷。那么你呢?还记得自己刚上大学时,第一个认真盘算的“生活小事”是什么吗?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