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赛场风云

百万美金「鸡娃」失败:藤校毕业却自认loser的深层原因

时间:2025-10-02 15:41:11 来源:二胎妈妈圈 作者:二胎妈妈圈

在高度程式化的精英教育体系中,一个活生生的人往往被当作项目来完成,其功利性之强令人深思。近日,一位自称“第一代鸡娃”的藤校毕业生Amelia在社交平台分享了自己的失败经历,引发近50万阅读量与2700余条讨论。这位曾就读美高美本、入职华尔街的30岁女性,如今却陷入无业、无存款、无稳定关系的困境,她的故事为中产家庭敲响了警钟。

一、百万美金培养的“完美项目”

Amelia的成长轨迹堪称精英教育典范:外籍身份就读公立小学,后转入年学费十几万的国际学校;800元/节的钢琴课从小学持续到高中;北美寄宿学校年学费超5万美元;大学四年花费超百万人民币;4岁起游历日本、东欧、南美等地。二十年间,父母在她身上的教育投入不少于百万美金。

Amelia小红书自述截图
图源:小红书@Fountainhead美少女

这份投入换来了显著成果:钢琴演奏级水平、藤校哲学系毕业、华尔街投行年薪十几万美金的工作。但Amelia坦言:“我在所有指标上都达到了父母的要求,可他们始终不满意。”这种“完美项目”式的培养,却让她在精神层面陷入自我价值感的泥潭。

二、精英教育下的心理创伤

Amelia将许多“精英”的突然崩溃归因于复杂性创伤后应激障碍(CPTSD)。这种由长期反复创伤引发的心理障碍,在她身上有着明显表现:

  • 学琴期间每天5小时不间断练习,旅游必须选择有钢琴的酒店,偷懒会遭耳光
  • 数学题做错被关狗屋,成绩差被罚站或禁食
  • 父母直言“花在你身上的钱不如养狗有用”

这些创伤源自她身为90年代公派留学生的高知父母。他们通过教育改变命运后,对子女实施了更严苛的控制。Amelia在北京认识的朋友中,有人因长期体罚导致手抖无法写字。这种教育模式在精英阶层中并非孤例,反而因社会成就积累的权威感而更加固执。

Amelia访谈配图

三、自我价值感的系统性摧毁

高压管控下,Amelia的自我价值感逐渐丧失。她曾梦想成为新闻主播,多次在学校晚会主持,但父母干预后写作兴趣变成负担。小提琴演奏和华尔街工作都是为了圆父母的梦,而非自身热爱。这种“被逼迫”的状态导致她缺乏自驱力,最终在炒币失败、职场摆烂、亲子关系破裂中全面溃败。

她总结的“失败三要素”引发广泛共鸣:

  1. 缺乏稳定投入产出的事业
  2. 自我价值感缺失
  3. 无法建立长期亲密关系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她那些未接受精英教育的文科生同学,有人成为好莱坞编剧,有人成为女性基金经理,有人实现财富自由。这些成功者都具备直面困难的品质,能在认定的道路上坚持十年。

Amelia生活照

四、重新定义成功

如今定居香港的Amelia正在与失败和解。她拒绝父母期待的“稳定婚姻+体面工作+豪宅生活”模式,转而追求写作与生活的时间确定性。她认为,决策能力和规划能力这些成功要素无法通过教育培养,否则无法解释同一家庭孩子的人生差异。

“不需要很多爱,只要有很多钱就会幸福”只是互联网臆想。当她真正确定自己想要的是写作时间后,对未来的恐惧逐渐消退。这种对生活确定性的追求,或许正是对抗精英教育功利性的最佳武器。

作者简介

作者:Eileen,菁kids撰稿人,95后教育编辑、非虚构写作者,关注“人”的一切、擅长倾听的i型人格。热爱跑步、阅读、烹饪等可以独自完成的事,喜欢思考亲子关系、人际关系,相信爱的流动性与教育的力量。本文授权转载自菁kids北京(ID:Jing-kids),北京国际教育和社区资讯首选中文平台,带你了解京城国际学校,探讨择校、留学、中产家庭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