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6日晚,瑞典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宣布将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大阪大学特任教授坂口志文(74岁)等三位科学家。这是日本连续第二年斩获诺贝尔奖,也是该国个人获得的第29个诺贝尔奖项。坂口教授因发现免疫系统「刹车机制」——制御性T细胞(Treg细胞)而获此殊荣,这项突破性发现为癌症、自身免疫疾病及器官移植治疗带来革命性变革。
坂口志文教授的研究颠覆了免疫学百年认知。传统理论认为免疫系统仅负责攻击异物,而坂口通过小鼠实验发现:移除特定T细胞会引发自身免疫疾病暴发。这一现象促使他提出「免疫抑制细胞」假说,却遭学界质疑为「异端」。历经40年验证,他证实人体内约10%的T细胞实为「制御性T细胞」,如同免疫系统的「保安队」,既能防止攻击自身组织(避免类风湿关节炎、1型糖尿病),又能阻止肿瘤细胞逃逸免疫监控。
这项发现被誉为「免疫学最后的大发现」。2003年,坂口团队锁定Foxp3基因为Treg细胞的核心开关,为后续治疗奠定基础。目前,欧美已开展临床试验:通过提取患者细胞、强化Treg功能后回输,有效控制1型糖尿病等自身免疫疾病。与中外制药的合作更开发出稳定Foxp3蛋白的技术,使治疗副作用远低于传统免疫抑制剂。
坂口教授在获奖记者会上抛出震撼预言:「20年内,癌症将不再是可怕疾病。」这一判断基于Treg细胞在肿瘤微环境中的双重作用:癌症细胞通过伪装「自我」吸引Treg细胞聚集,抑制免疫攻击;而减少肿瘤周边Treg细胞,则能释放杀手T细胞的抗癌潜能。日本自2022年起开展的抗体药临床试验显示,结合PD-1抑制剂等现有疗法,癌症治愈率有望从30%提升至50%-60%。
在器官移植领域,Treg细胞可精准抑制排斥反应而不削弱整体免疫力,避免感染风险。更广泛的是,这项研究催生了光免疫疗法等创新技术,已在日本临床应用,通过特定波长光线激活抗癌药物,实现精准打击。
1951年生于滋贺县琵琶湖畔的坂口志文,童年常骑自行车至湖边玩耍。父亲是高中教师,曾怀揣研究者梦想却因二战中断;母亲活到104岁,临终前一年仍期盼儿子获奖。少年坂口文理兼修,加入美术部、痴迷哲学与文学,甚至考虑过精神科医学,但最终遵从母系医师家族的建议,考入京都大学医学部。
大学时代,他对病理学尤其是自身免疫疾病产生浓厚兴趣。学园纷争后,他退学至爱知县癌症中心做无薪研究生,每周数晚值班维持生计,其余时间钻研免疫学。1983年获得博士学位后,他赴美留学,辗转斯坦福大学等四家研究所。1985年,他通过小鼠实验提出「免疫抑制细胞」假说,虽遭主流学界排斥,却以「乌冬面般迟钝」的性格坚持研究。
1990年回国后,坂口在京都大学确认CD25蛋白为Treg细胞标志物,1995年正式证明其存在。妻子教子女士作为研究伙伴,自1977年相遇后一直协助实验,两人共同照顾实验动物、解析细胞,被誉为科学界的「黄金搭档」。2011年,坂口转任大阪大学特任教授,并创办初创企业RegCell推动研究成果转化。
获奖当晚,日本首相石破茂致电祝贺,并追问其坚持研究40年的动力。坂口回答:「从现象出发,顽固地验证,最终连结疾病成因与治疗。」当被问及癌症治愈时间表时,他坚定表示:「20年内,癌症可治。」这一预言获得学界广泛支持。2012年诺贝尔奖得主山中伸弥教授评价:「坂口先生颠覆免疫学常识,对自身免疫、癌症、移植贡献巨大。」2018年诺奖得主本庶佑教授则强调:「细胞学研究领域日本是『家传技艺』,坂口是结晶。」
与坂口长期合作的中外制药公司社长奥田修指出,Treg细胞发现已开启多项临床试验,此次获奖证明日本细胞科学研究再次获得世界认可。公司计划加速新药开发,尽快将基础研究转化为临床应用。
坂口教授的研究不仅改变了医学,更影响了哲学思考。他强调:「免疫太强或太弱都麻烦,T细胞能让调控如手臂般自由灵活。」这一观点解释了现代人过敏增加的现象——过度洁净的环境导致免疫系统未受「锻炼」。他建议人们多接触自然,增强免疫韧性。
在获奖感言中,坂口将荣誉归于团队:「诺贝尔奖不仅是我的荣誉,更是学生和合作者的功劳。」他鼓励年轻人:「珍惜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坚持下去就会到达令人兴奋的境界。」当被问及未来目标时,他表示:「希望尽快将基础研究应用于疾病治疗和预防,让癌症不再是绝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