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半生积蓄换来的“安稳”之梦
我和老伴都是中学教师,在几十年的教学生涯中,我们省吃俭用,每一分钱都精打细算,终于攒下了150多万的养老钱。这笔钱,是我们后半生的保障,也是我们对未来生活的安心寄托。
前年春天,女儿晓婷红着眼眶回到了家。她告诉我们,她和女婿子轩为了孩子能上好学校,看中了一套学区房。然而,买房的钱还差150万。看着女儿期盼又带着愧疚的眼神,我几乎没有多想,就果断地决定:“钱妈这儿有,先给你们救急。”
把钱借给女儿后,子轩坚持要写借条。在借款协议里,他认真地填写着“每月1号还款5000元,直至还清150万”,还郑重地按上了红手印。我本来想说:“一家人不用这么见外”,但看着他低头认真按手印的样子,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只觉得这孩子做事靠谱,让人放心。
“妈,这钱是您的养老本,我们不能白拿。”子轩语气郑重,仿佛在许下一个重要的承诺。从那以后,每月1号清晨,我的银行卡都会准时收到5000元的转账,同时微信上也会收到子轩的消息:“妈,这个月还款到了,您查收。天冷记得加衣”“妈,晓婷炖了排骨汤,周末我们带孩子过去”。
周末的时候,家里总是格外热闹。子轩一进门就抢着做家务,拖地、修水管样样拿手。他还总是记得我爱吃的无糖糕点,每次来都不会忘记带上。外孙趴在我膝盖上背古诗时,他会悄悄地把剥好的橘子递过来。有次我高血压犯了,他第一时间赶来送我去医院,守在病床前熬了整宿,比亲儿子还细心。老伴私下跟我说:“这150万花得值,换回来一家子和睦。”
二、垃圾桶里的“晴天霹雳”
然而,变故发生在去年夏末。那天,我去女儿家帮忙照看感冒的外孙。在收拾书房时,我看到书房里还留着子轩昨天加班的痕迹,电脑旁放着没喝完的咖啡。我一边收拾散落的文件,一边想着他辛苦的样子。转身时,却瞥见垃圾桶里有个被捏得变形的纸团。出于好奇,我展开一看,熟悉的字迹跃然纸上:“老婆,跟你说个事儿,我琢磨好几天了,你爸妈那150万,咱以后别还了行不?”
后面的话更是让我浑身发冷:“每月转那5000,就是演给他们看的,你看咱现在,还完钱连买件新衣服都得算计,图啥啊?再说了,你家就你一个女儿,他们的钱早晚不都是咱的?现在还来来回回转账,纯属多此一举。”最后几句更是扎心:“这笔钱,就当是爸妈提前给咱的遗产,放手里不管是还房贷,还是投点理财,都比让他们存银行强。你找个机会跟你妈透透口风,就说咱最近经济压力大,还不上了,都是一家人,她肯定不会逼咱们的。”
我捏着纸条的手不停地发抖,心里忍不住犯嘀咕。他为什么不跟晓婷当面说?是怕晓婷当场反对,戳破他的心思?还是觉得白纸黑字写下来,更容易把这歪理说透,让晓婷慢慢跟着他想?越想越觉得发冷,原来他连跟自己妻子沟通,都藏着这么多算计,哪还有半分真心?
眼前闪过子轩之前认真写借条的模样,想起他那些暖心的问候和细致的照顾,那些温暖的画面瞬间变了味。原来这两年的准时还款、贴心照顾,全是装出来的?我靠在书桌边,感觉浑身的力气都被抽干了,窗外的蝉鸣聒噪得让人烦躁,可我却觉得心里凉得像冰窖。
三、亲情里的账,算不清也不想算
那天,我没敢跟女儿和子轩提纸条的事,强装镇定地帮他们做完饭。回家的路上,眼泪忍不住往下掉。老伴听我说了这事,沉默了半天,才叹口气说:“要不……再等等?说不定是子轩一时糊涂?”
可接下来的日子,我总忍不住留意他的一举一动。他依旧每周回家,依旧按时转账,可我看着他的笑容,总觉得那笑容背后藏着算计。有次吃饭,他说“妈,您那笔存款要是没好地方放,不如我帮您理财”,我攥着筷子的手紧了紧,没敢接话,我怕他再打那笔养老钱的主意。
晓婷好像察觉到我总躲着子轩,有天趁他带孩子出门,拉着我的手说:“妈,是不是子轩惹您生气了?他最近总说怕您担心,还说要多攒点钱,让您和我爸过舒服点。”我看着女儿真诚的眼睛,心里像被堵住了,想问的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她是真不知情,还是在帮他打掩护?
我至今没把纸条的事说破。不是怕撕破脸,是怕女儿为难,怕外孙女没了完整的家。只是偶尔看着那张借条,心里会泛起一阵酸:我掏心掏肺想给女儿一个安稳,可在子轩眼里,这份心意却成了可以算计的“遗产”。
或许亲情里的账本就算不清,可我多希望,真心能换真心,而不是换一场精心编排的戏。
内容剧情演绎,仅供娱乐。图片来源:摄图网,与剧情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