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赛场风云

俄军库皮扬斯克合围战:三年激战首破乌军三旅,战略转型显威力

时间:2025-10-09 09:20:00 来源:南权先生 作者:南权先生

1300余天的俄乌冲突仍未停歇,但近期俄罗斯军方在乌东战场取得重大突破——在库皮扬斯克地区成功合围乌军三个整旅,这场被外界称为‘三年半来首次完整包围战’的行动,不仅展现了俄军战术升级,更揭示了其战略思维的深刻转型。


俄乌战场上的士兵 资料图

从硬碰硬到巧织天网:俄军战术的‘智慧升级’

此次库皮扬斯克战役中,俄军摒弃了早期‘闪电战’的激进模式,转而采用‘围点打援’的经典战术。选择北靠奥斯基尔河的天然口袋地形,通过三面围攻切断乌军退路,同时避免兵力过度分散。这种‘老套路新玩法’的背后,是俄军高层对地形、情报和资源投入的精准把控——不再追求‘一口吃成胖子’,而是通过轮番攻击和节奏控制,将消耗战转化为歼灭战

相比之下,乌军第12旅(内政部序列)与第36旅(海军序列)的协同问题暴露无遗。被切割后,两支部队陷入‘各自为战’的困境,小组化防御在俄军持续压制下彻底失效。这种系统性缺陷,成为俄军突破的关键。


库普扬斯克的地理位置

技术赋能战场:武器协同与电子战的新博弈

库皮扬斯克战场上,技术装备成为决定胜负的‘第二战场’。俄军‘柳叶刀’巡飞弹化身‘空中猎犬’,长时间盘旋侦察并精准打击乌军火炮阵地,迫使对方炮兵不敢轻举妄动;伊斯坎德尔弹道导弹则直接摧毁乌军海马斯火箭炮阵地,瓦解其重火力与心理防线。近卫第1坦克集团军在火力支援下有序推进,形成武器—战术—组织的三位一体攻势。

乌军虽引入斯洛伐克祖扎纳-2自行火炮提升数字化火力反应,但开火即暴露位置的缺陷在俄军无人机‘全时在线’监控下被无限放大。用霰弹枪打无人机的无奈之举,折射出其在电子战领域的全面落后。更致命的是,俄军控制M-26公路后,乌军补给线几近瘫痪,德国援助的Metros卡车因交付缓慢难解前线燃眉之急。


俄军整体战略节奏提振

地缘政治棋局:俄军的‘红线舞蹈’与战争成本

这场胜利的时机选择颇具深意——在特朗普政府压缩对乌援助预算、欧洲国家援助迟缓的背景下,俄军既打了乌军措手不及,又避免了与北约的直接冲突。这种‘只动局部,不碰红线’的操作,凸显其在地缘政治雷区中的灵活博弈能力

然而,战争代价对双方均不容小觑。俄罗斯虽靠能源出口维持经济基本盘,但西方制裁、军费开支与民生压力如影随形;乌克兰则面临‘人等弹、车等油’的窘境,海马斯阵地丢失后士气与火力双重受挫。中方在联合国等场合持续呼吁和平解决,强调尊重主权与对话优先,这种‘不站队但有立场’的外交姿态,在发展中国家中赢得广泛认可。


士兵跑下装甲车

未来战局:混合战时代的挑战与中国启示

从库皮扬斯克战役看,俄军或趁冬季发起‘收官战’以彻底控制该地区,但战争远未结束。乌军在其他战线仍具反击能力,西方也不会坐视乌克兰‘被清盘’。未来冲突可能向‘混合战’演变——枪炮之外,网络、电磁、舆论与经济领域的博弈将更加激烈

对中国而言,这场冲突的最大启示在于:现代战争已进入‘技术+战略+韧性’的复合模式。国防自主、战略长远与和平倡导缺一不可。库皮扬斯克合围战虽是节点,但最终出路仍在于谈判与合作——枪炮围城终非长久之计,唯有对话能筑牢和平之基


被炸毁的坦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