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援被困徒步者
2025年10月5日至7日,青海省海北州门源县老虎沟地区上演了一场跨越青甘两省的生命大救援。在青海省、海北州、门源县三级联动及多部门协同下,截至10月7日中午12:20,251名被困徒步人员全部安全转移,但仍有1名徒步者因失温及高原反应不幸遇难。10月8日,红星新闻记者从门源县公安局获悉,遇难者来自中国台湾省。同时,记者联系到一位因恶劣天气放弃穿越并安全下撤的徒步者,她透露在劝撤过程中遭遇了诸多阻力。
官方通报:
251人获救,1人遇难,跨区域救援显成效
10月8日,门源县融媒体中心发布消息称,10月5日,多名徒步爱好者私自从甘肃省肃南县穿越冷龙岭时被困于老虎沟区域。随后,一场由青海省、海北州、门源县三级联动,公安、应急、消防、交通、卫健、气象、林草等多部门协同,并与甘肃省张掖市、肃南县紧密联动的跨区域救援迅速展开。
▲箭头所指即老虎沟垭口。受访者供图
面对海拔高、气温低、地形复杂、通讯不畅等挑战,指挥部统筹各方资源,分维度推进搜救行动。累计投入公安、消防、应急、特警及熟悉地形的生态管护员、当地群众等750余人次,多路并进开展救援。同时,组建无人机分队,启用11台无人机执行21次飞行任务,进行拉网式排查与精准定位,形成了“空中定位、地面跟进”的有效搜救格局。
▲救援被困徒步者
此外,救援队伍还建立了高效的后勤补给线,累计向一线输送棉大衣、取暖炉等应急物资1098件套,并在浩门水库大坝设立临时救助点和就餐点,提供热餐热饮。通信部门搭建临时信号设备,保障通讯畅通;卫健部门组建医疗队,随行提供医疗服务,发放便携氧气和急救药品。
10月7日中午,搜救队伍在乱石窝成功汇合,确认该区域再无滞留人员。目前,门源县及海北州已紧急发布通告,明确禁止在祁连山冷龙岭等未开发开放区域开展探险、穿越、徒步等活动,并对重点区域进行全面排查。
10月8日,门源县公安局一名值班人员向红星新闻记者证实,在老虎沟因失温及高原反应不幸遇难的徒步者来自中国台湾省。
下撤者讲述:
曾建议多人下撤,却遭忽视
10月5日晚10时左右,当政府组织的老虎沟跨区域救援行动正紧张进行时,户外运动爱好者“小小”在短视频平台发布作品并声明:她和队伍安全进出,10月4日因感觉不妙紧急下撤,5日一早已出山。她强调,自己没有给任何人带来麻烦,也没有留下任何垃圾。
▲乱石窝营地。图据受访者账号
“小小”告诉红星新闻,他们一行7人于10月2日从甘肃张掖肃县百花掌出发,计划穿越老虎沟到达青海海北门源县。他们都是有相关经验的重装徒步者,其中包括一名经验丰富的“大佬”级驴友。10月3日,一行人到达乱石窝扎营,当晚营地有二三十顶帐篷,都是结队穿越老虎沟的徒步者,其中不少是大学生。
“看装备很多人属于小白,有的女生化妆包比睡袋还沉;有的连冰爪是什么都不知道;还有的连手套都不带就往山里走。”“小小”说,他们原计划10月4日5点从乱石窝出发,用一天时间穿越老虎沟。然而,凌晨4:30,她发现天降暴雪,帐篷都被大雪盖住了。她叫醒队友,决定下撤,并建议营地其他人也下撤,但很多人根本不听,“他们还怪我们打扰他们睡觉。”
▲路线上的雪山。图据受访者账号
天亮后,暴雪停止,甚至还出了太阳,给了很多人错觉。“但是我看垭口上方的云层,不像是好天气的样子,就劝其他人跟我们一起撤,但很多人不听。”徒步穿越老虎沟到门源县,就必须翻过海拔4300米的老虎咀垭口。一旦翻过垭口,徒步者就没法再往下撤,只能硬着头皮往前走。而老虎沟的气候比乱石窝更加恶劣。
“进入老虎沟的大学生很多,看样子很多都经验不足,装备、物资也准备不足。我看见她们中有人说要翻垭口进入老虎沟,早上8点了还在帐篷里化全妆。”按照这个时间,没有充足经验的人根本不可能在一天时间内顺利走出老虎沟。而前述“大佬”级别的徒步者于10月4日早7点从乱石窝出发,下午2点翻过垭口开始下山,晚上9点才走出老虎沟。
下撤遭遇危险:
严寒与野兽的双重威胁
“小小”回忆,10月4日山上的气温白天在-5°C到-10°C之间,夜间在-15°C以内,老虎咀垭口海拔4300米以上雪山上气温估计-20°C左右。“我带的B1000睡袋、穿硬壳、抓绒、羽绒睡觉刚刚好。”“小小”一行当日下撤到3300米时,再次遭遇极端恶劣天气,气温骤降,她感觉携带的物资已不够御寒,“给我冻得到最后脸都有点抽搐了。”
除了严寒天气,“小小”在下撤营地还遭遇了一次更加现实紧迫的危险。10月5日凌晨2:30左右,她发现有东西在帐篷外面趴着,把帐篷压下来了,一睁眼看见帐篷顶上有俩眼睛反光。“它有一双白色反光的眼睛,是可以站起来的动物,爪子在我帐篷腰线以上。”“小小”说她不知道是什么动物,怕是熊,吓得没敢吱声,气都不敢喘。就这样僵持了十几分钟,没动静了,“小小”又等了半个多小时才出去看,但雪已经把脚印都盖住了,她什么都没看见,只在帐篷上留下两个爪印。
当地人分析,“小小”半夜遇到的野生动物不是熊,也不是狼,最大的可能是藏马熊。据当地人介绍,藏马熊主要以腐肉为食,会攻击人。但藏马熊比较怕帐篷或帐篷里的人,因为当地人的祖先曾在帐篷里用枪打藏马熊,所以藏马熊看到帐篷会先试探,甚至把人从帐篷里引诱出来,看人手里有没有枪。此外,藏马熊奔跑的速度达到每小时40~50公里,半个小时已经跑很远了。“牧民说我幸亏没出声,藏马熊晚上视力不好,要是知道里面有人,它就要攻击。”
“小小”告诉记者,冷龙岭徒步路线分两条,一条50公里左右,另一条在老虎沟绕行,共70多公里。两条路线都要经过乱石窝,终点都是青海门源县。老虎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并非入门级徒步线路。“晴天的话,这两条路线可能好走,难就难在它随时可能出现的极端天气,而且没人开发,荒无人烟,山里野兽更多,几乎全程没有信号……”
“反正是很危险,没开发的地方不要去探险。”庆幸的是,“小小”一行最终还是从半路上劝返两名徒步者。
红星新闻记者 罗敏
编辑潘莉
审核 高升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