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电商领取《1000份电商运营干货案例》
作者 | 张逸 报道 | TOP电商
娃哈哈这次是真的要完了?
宗馥莉“被带走”,知情者回应
10月9日,一条突发消息在社交平台疯狂转发——“宗馥莉被带走调查”。
这条消息的源头是一家名为 Newtalk新闻 的港台媒体。它并非大陆主流媒体,还曾被《中国时报》点名批评“报道失实、缺乏查证”。
图源:微博
可惜,在流量面前,没有人有耐心查证。
网友的想象力迅速填满空白:
“宗庆后刚走,宗馥莉就出事,这是什么‘家族因果’?”“娃哈哈是不是要被接管?”甚至有人留言:“商业传奇终结了。”
随着消息传播愈演愈烈 ,9日 一位接近娃哈哈的知情人士 透露 ,宗馥莉今日正常上班。
不过, 与宗馥莉“被带走”的传闻不同,其心腹高管严学峰被调查的消息却得到了证实。
10月2日,据多家媒体报道,严学峰因涉嫌违纪,被杭州市上城区纪委立案审查。
严学峰是谁?
他是宏胜饮料集团生产中心总监,掌握娃哈哈近200家关联企业的核心生产线,在宗馥莉的团队里,属于“执行大脑”。
图源:企查查
这场突发调查的象征意义,远比事件本身更大。
宗馥莉的权力版图,从此开始动摇。
而就在严学峰出事前几天, 浙江娃哈哈健康管理有限公司也悄然注销 。
这家公司董事是宗馥莉,监事正是严学峰。
巧合太多,耐人寻味。
外界一边质疑“宗家出事”,一边发现一个更炸裂的事实:娃哈哈真的要改名。
改名“娃小宗”,
宗馥莉重造娃哈哈
9月底,一份娃哈哈内部流出的文件震惊全网:从2026年起,公司将启用全新品牌——“娃小宗”。
“娃哈哈改名”,这 五 个字让人恍惚。
那个陪伴几代人的品牌,居然要被另起炉灶 , 有人说这是宗馥莉的“去父时代”;也有人说她在“断臂求生”。
但不论哪种说法,都掩盖不了一个事实——她真的在赌。
因为在商业世界里,改名就意味着 放弃原有品牌资产 。
而“娃哈哈”的品牌估值高达900亿元,这几乎等同于自断一条腿。
图源:闪电新闻
可宗馥莉的逻辑很简单:“娃哈哈太老了。”
她认为父辈留下的系统虽然辉煌,但已经不适应当下。
产品老化、渠道封闭、结构僵硬,每一个问题都在拖着公司往下沉。
所以她要爆改娃哈哈。
她推出“娃小宗”,立志三年内做到年销300亿元。
换句话说,她要用三年时间重造一个娃哈哈。
宗馥莉身上有一种“新贵式的野心”:不愿在父辈光环下守成,而要用一场革命证明自己。
她曾公开说:“我现在拥有了更完整的决策权,这意味着更高效的执行,也意味着更大的责任。”
但豪言背后,是深深的孤注一掷。农夫山泉称王,元气森林圈粉,东鹏特饮、王老吉、怡宝各据山头。
宗馥莉面对的,不只是市场竞争,还有经销商的不信任。
“卖了几十年的娃哈哈,现在让我们推娃小宗?消费者认不认账?”一位老经销商 发出 疑问 。
图源:微博
内部阻力更大。
娃哈哈虽是宗庆后一手打造的家族企业,但股权结构极其复杂 , 宗馥莉个人持股不足三成。
她不是绝对控股人,也没有绝对话语权。
换句话说,宗馥莉是“在家族企业里打工”的继承人。
她要推动改革,就得先打破这层无形的权力天花板。
所以,“娃小宗”并非一次市场营销,而是一次 权力宣言 。
她要用新品牌,夺回旧体制下属于她的控制权。
历史的轮回开始了
娃哈哈从来不缺战争 , 上一次震动全国的,是“达娃之争”。
1996年,宗庆后与法国达能合资。达能出资4500万美元,占股51%,娃哈哈持股49%。
几年后,达能指控宗庆后绕开合资公司私建工厂,侵占商标利益。
宗庆后的回应掷地有声:“这是中国的品牌,不能让外国人控股。”
他以民族情怀打赢了这场跨国商战,最终在2009年“收复商标”,成为民族企业家的象征。
然而十五年后, 新的商标之战在宗家内部上演。
如今的娃哈哈股权呈“三足鼎立” ,上城区国资控股46%,宗馥莉持股29.4%,职工持股会占24.6%。
图源:天眼查
这意味着宗家不是最大股东 , 重大事项必须三方同意 , 任何一方反对,决策就卡死。
当宗馥莉试图将387件娃哈哈商标转至她控股的公司时,国资方明确反对。
她提出以1亿元收购商标,也被搁置。
问题再次回到根源,娃哈哈从来不是“完全私企”,它诞生于杭州上城区的校办企业。国资注资、员工持股,早期机制决定了娃哈哈与地方国资的“纠缠命”。
宗庆后当年用情怀赢了外资,如今宗馥莉却要在国资与家族之间夹缝求生。
时代换了,棋盘没变。
这就是她真正的困局 , 她要重塑的不只是品牌,而是 体制 。
“娃哈哈2.0”,
走到命运的十字路口
今天的娃哈哈,像极了十五年前的自己。
不同的是,当年是宗庆后对抗外资,如今是宗馥莉在对抗“制度惯性”。
国资方已经成立“专班”协调;娃哈哈内部会议频繁;经销体系出现震荡;舆论场一边倒的质疑“宗馥莉太急了”。
图源:新华日报财经
但她没得选。
在她眼里“娃哈哈”留不住新消费者,“娃小宗”或许还有一点机会。
宗馥莉这次的对赌,不只是商业的胜负,更是 掌控权与自我命名权的战争 。
她要从父辈的神话中,夺回属于自己的那部分现实。
然而现实残酷 的,消费者认品牌,不认传人;市场看产品,不看姓氏。
对宗馥莉而言,留“娃”去“哈”,加上“宗”,既是纪念父亲,也是改写命运。
只是她还没来得及喊出“进攻”的口号,风暴就先来了。
严学峰被查,国资介入,经销商观望——所有人都在看,她能不能守住这片滩头阵地。
图源:观察者网
这是一场注定艰难的登陆战。
宗庆后曾说:“企业家的信念,就是在不可能中去找可能。”
如今,轮到他的女儿在硝烟中试炼。
宗馥莉的时代,开始了,但代价很大 。
十五年前,宗庆后用“民族品牌”的旗帜,打赢了中外资本之战;十五年后,宗馥莉用“娃小宗”的名字,挑起了一场更复杂的内部革命。
一个时代的父亲,靠威望和情怀立足;一个时代的女儿,只能靠理性和孤勇突围。
在国资、家族、员工、经销商的多重漩涡中,她每走一步,都要付出代价。
她要让“娃哈哈”不再只是父辈的传奇,而成为属于自己的作品。
这不是改名,而是重生的宣言。
可重生的第一步,往往最痛。
宗馥莉或许还会犯错,还会被质疑,但正如所有被推上风口浪尖的继承者一样 。
她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行业资讯、案例资料、运营干货,精彩不停
【添加备注:进群】
最新电商行业资讯,尽在【Top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