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据新华社最新报道,我国科研团队在全固态电池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成功开发出阴离子调控技术,有效解决了全固态金属锂电池中电解质与锂电极界面接触的关键难题。该研究成果已正式发表于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自然-可持续发展》(Nature Sustainability)。
传统固态锂电池在产业化过程中面临核心挑战:固态电解质与金属锂电极必须保持紧密接触,而现有技术主要依赖外部机械施压实现界面贴合。这种方案导致电池体积增大、重量增加,严重制约了其在电动汽车、储能系统等领域的应用。研究团队创新性地引入碘离子调控机制,通过电场驱动碘离子自动迁移至界面区域,形成具有自适应特性的富碘层,实现电解质与电极的“动态紧密贴合”。
美国马里兰大学固态电池领域权威专家王春生教授评价指出:“这项研究突破了全固态电池商业化的核心瓶颈,通过材料界面工程解决了长期存在的接触不良问题,为实用化进程奠定了决定性基础。”该技术路径不仅提升了电池能量密度,更显著降低了系统复杂度,对推动固态电池产业化具有里程碑意义。
 
         猜你喜欢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