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赛场风云

成都车祸,及不被允许哭出的声

时间:2025-10-14 13:24:18 来源:林中木白 作者:林中木白


文|木白

随手写,闲聊

1 )

异类的语境

成都一辆电车发生车祸,着火的视频在网络被传播看来,三四个年轻的小伙下车想要救助被困在驾驶室的司机,其实是可以看到救人的已经付出全力,脚踹,肘击,在附近找一切能破开车窗的物品,但最终一切都是徒劳,司机还是没能救出来。

看到后的个人观感及要说的几点感受,

一是在电车的火势很凶猛的情形下,几个年轻的男子是承担风险想要去营救这个不幸司机的,这种风险是很大的。这是人性的一种善良。是不经修饰的善。

二是需要思考的是事故后的车辆起火,打不开门这个安全隐患,如果门可以轻易的打开,一条人命就被挽救。有人说车辆已经变形,无论油车还是电车的门都无法打开,但一个常识是车辆的撞击即便是追尾大货车,不是那种挤压到方框的严重车祸,总会是有一扇可以逃生的门。电车断电,门无法打开已经是一个需要摆上日程的安全议题。

三是需要反思的是车辆的驾驶,人是生命的第一责任人,除此之外,有良知与责任心的人在驾驶车辆时,需要考虑除了自我的生命之外,你还有着家人,父母,或是妻儿,你这个时候不是你自己。路人,无辜者的生命,无辜者背后也有着父母,妻儿,这背后也是一个家庭。

当你对生命有了敬畏,悲悯,对人内里的情感伤痛能有着基础的感受,升华一下可以共情,就不会去用危险的方式驾驶一辆车。

但很遗憾的是,这些一场悲剧之后需要探讨的安全点,都不被允许议论。

无论媒体的评论区,还是网络的各式博主评论,将讨论的重点都放在了维护这辆车的品牌上,看了一下,即便是非常客观的媒体报道下也被这个品牌的粉丝围攻,大意是在蹭这个品牌的流量。

这是一种异类的极端,这种极端之下生长出来的物种,令人感到可怕。

2 )

后备箱里的哑铃杆

有几年的时间里,我的车后备箱里都是放着一个长长的哑铃杆。这个哑铃杆是用两个哑铃杆螺丝扣在一起的。

那年在一段国道路,快要接近县城的分叉口,我与一辆黑色的SUV在等红灯,结果另一侧右转车道一辆白色小车嗖地划过,然后车身是斜斜的划过地面划了很远。我当时有点懵,但看着那辆已经静止的白色车辆还是将车迅速靠到路边下车过去,那辆黑色的SUV也下来一个五十多岁的中年男子,我俩在还没有其他人反应过来的时候便已经将车门拉开,但因为驾驶座变形前面挡住了那位女性司机的腿,无法将其拉出来。在拉的时候已经确定这位女司机只是额头被碰破,下面的腿并没有受伤,只是卡住了。

SUV司机返回车内,便迅速将哑铃拆卸,将两根杆子拧在一起,使劲在那个卡的地方撬动几下,如此一番折腾,他将哑铃杆递给我,一人将司机给拖了出来。

拖出来后问询司机,得知人并没有大碍,SUV司机说一句自己还有急事就迅速开车离去了,我看了一下,也是回到车里离开,上车的时候才发现手里还有着人家的哑铃杆,但按看一眼路,已经是没有了那辆车的踪迹。

那个哑铃杆就一直留在车的后备箱内,想着以后在路上或许还能遇到,但幸运的是一次都没用到。

现在回想起来那个面色苍白的女性司机,她的面容已经模糊,而那位黑色的SUV司机,只记得光头,脸上横肉堆积,给人不好惹的观感,但现实呢,是要比许许多多白净教授们要有善心的。

前年在浙江返回上海,进城的检查站,几乎每辆车都要仔细检查,车门全部被打开,后备箱打开,检查的同志看了看那根哑铃杆,问了我好几句用来干嘛的,我说健身的哑铃杆,又审视了很久如此才放行。

次日,上海报道了一则很大很大的新闻,

3 )

不被允许哭出的声音

思考的一个点,如果一起事件也好,一个悲剧也罢,内里的本质不被允许议论,所有的讨论都与本质擦肩而过,那么毋庸置疑的一个结果便是,这个问题不会得到解决。

好像是富兰克林说过一句这样的话,在教训中得到成长,在倒逼下时代得以进步,在善的围拢中社会变得文明。

几天前写了下面这篇文章

一个七岁失去父亲的女孩,一个孤独晕倒在长沙路边的普通男子。

正常人的心理看完后,会对生命,人生的无常有着一些思考,会对人间的一些本真多一重灵魂的考量。

但不曾想的是,今早收到的一则留言是。

知道救助站不?知道农村扶贫农村振兴不?知道这类问题可以求助警察帮女孩寻找亲属监护人不,知道福利院孤儿院不?

你想要表达什么影射什么!


如果作为朋友的你在看过这篇文章后,那么再看一眼这个无耻的留言就能理解身为写作者,我的愤怒!如果说这个人在现实生活中我认识的话,是一定要要和他坐下来聊一聊的,因为这个人毫无人性。

但遗憾的是我并不认识它,翻看了一下它的资料,我笑了,难怪!


我在思考的是他的那一句:你想表达什么影射什么!

这个思路是和某车的粉丝一样的,说一句车祸,第一时间想到的是你表达什么,影射什么,你是来蹭流量的吧!

看明清时期的那些话本,有一个故事很深刻,县令父亲寿宴,伺候的老妈子到厨房,同乡贴着耳朵说她生病的儿子去世了,老妈子一下没控制住掉了几滴眼泪,因为不敢哭泣将手咬出了牙印,但即便这样还是被县令家的恶奴看到,狠狠踹了老妈子几脚。大骂几句,死老婆子,姥爷喜庆的日子,你哭丧内,天杀的穷鬼。。。

或许从一开始,它们的角色扮演,给自我的定位就是老爷家的恶奴吧。

4 )

景,内里之境

昨日观屋外景色,有感写下这段:

“走出房间接一通远来的电话,几句寒暄,脑海回想过往,那时,朝气蓬勃,不似今日内里迟暮;

看水内荷花,颜色枯萎,枝干的稀疏下,浑浊泥土占据水塘半色,这景致,也不似盛夏那般。”



今日心境:

风起,车鸣,老叟骑车独行闹市间;

茶馆,食铺,几句少年欢快悦耳声。

PS:全职写作,感谢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