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赛场风云

小米法务部‘清网行动’引争议:维权还是封口?

时间:2025-10-15 11:32:46 来源:热点菌本君 作者:热点菌本君

若论当今互联网‘最活跃’的部门,小米法务部绝对榜上有名。这家以‘高效’著称的团队,近期因高频投诉行为引发广泛讨论——从删除网友调侃到屏蔽安全讨论,其‘清网’力度之强,甚至被戏称为‘互联网删帖办’。



‘清道夫’式维权:从调侃到科普,无一幸免

小米法务部的‘工作范围’之广,令人咋舌。无论是网友写小说、拍段子,还是科普产品问题,甚至只是讲个冷笑话,只要涉及‘小米’或‘雷军’,一封投诉函便会迅速抵达平台后台。轻则内容下架,重则账号封禁,效率堪比外卖接单。有网友调侃:‘这哪是法务?分明是带高压水枪的网络清道夫。’

更魔幻的是,小米法务部还擅长‘双线作战’:一方面,通过‘小米用户’私信警告创作者‘别伤害品牌’,实则暗示‘正规军’即将出手;另一方面,直接动用视频下架、文章屏蔽、账号限流等硬性手段。例如,一篇分析小米车祸的稿子尚未发布,便因‘权利人投诉’被屏蔽,连‘讨论安全事故’都被视为‘侵权’。



‘又当又立’的争议:用户是家人,还是沉默的羔羊?

小米常宣称‘用户就是家人’,但法务部的行动却与之矛盾。网友调侃雷军‘跑马拉松顺便卖车’会被追删,写‘雷军穿越回1998年创业’的小说也会被投诉下架。这种‘连文学创作都要审批’的行为,被质疑维护的不是权利,而是‘绝对话语权’。

更讽刺的是,小米法务部还热衷晒‘投诉成绩单’,仿佛删帖数量是KPI。与多数企业法务低调处理纠纷不同,小米法务的‘战斗力’常被刻意展示,甚至被网友戏称为‘互联网霸凌教科书’。



‘组合拳’之下,维权还是霸凌?

网友总结小米法务部的套路堪称‘互联网霸凌教科书’:通过‘专利无效狂魔’‘管辖权拖延术’‘证据海啸’等手段拖垮对手;以‘保密封口令’‘内部追杀令’封锁离职员工和爆料人。这些招数本应用于商业竞争,却频繁用于对付普通网友,引发‘越界’质疑。

例如,上海某法院曾驳回小米的管辖权异议,法官批注‘滥用程序权利,浪费司法资源’。这反映出,连司法系统都对小米法务部的‘过度维权’行为持批评态度。



越删越嗨:网友的‘反制’与品牌的尴尬

小米法务部的‘删帖’行为,反而激发了网友的创作热情。投诉一个视频,立刻有十个段子冒出;封一个账号,新号标题更狠:‘被小米法务威胁后,我决定写100篇’。这种‘黑红营销’效应,让小米陷入‘越压越红’的尴尬境地。

更关键的是,法务部再强,也挡不住人心。删除文章易,消除质疑难;封禁账号快,掩盖真相慢。真正的品牌自信,应来自对批评的包容与改进,而非‘完美人设’的追求。



结语:维权应有边界,品牌需听真话

企业维权无可厚非,但‘维权’与‘封口’是两回事。苹果、特斯拉、比亚迪等品牌也曾面临质疑,却未频繁追着网友删帖。真正的品牌自信,应欢迎监督、直面问题,而非通过‘清网’维持表面光鲜。

与其花百万请法务删帖,不如花十万改进产品。毕竟,群众的嘴可以堵一时,不能封一世。活得久的企业,往往懂得倾听与改进。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