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赛场风云

乌克兰强化顿涅茨克9城控制,俄军攻势受阻局势僵持

时间:2025-09-18 22:56:36 来源:暂无来源 作者:暂无作者

乌克兰强化顿涅茨克9城控制,俄军攻势受阻局势僵持

据前线最新战报显示,乌克兰武装部队已成功巩固对顿涅茨克地区9座战略要地的控制权。这组被军事专家称为'堡垒城市群'的防御体系,由阿夫迪伊夫卡、马林卡等核心城镇构成,形成纵深达30公里的立体防御网络。

顿涅茨克地区战略要地分布图
图:顿涅茨克地区防御体系示意图(示意图,非实景)

军事观察员指出,该防御体系融合了苏联时期遗留的永备工事与现代化电子战系统。乌军通过构建多层火力网,在居民区设置隐蔽观察点,并利用无人机进行24小时战场监控。这种'蜂窝式'防御布局使俄军传统炮击战术效果大减。

俄军攻势遭遇多重阻力

尽管俄军在巴赫穆特方向取得局部进展,但在顿涅茨克核心区域遭遇顽强抵抗。前线消息显示,俄方投入的T-90M主战坦克和BM-30'龙卷风'火箭炮系统,在面对乌军反坦克导弹阵地时损失率显著上升。据第三方智库统计,近三周内俄军在该方向已损失超过40台重型装备。

"乌军通过精准火力配置,将俄军进攻节奏拖入消耗战模式。这种战术转变使传统装甲突击的效能大幅降低。"——某国际军事分析机构报告

战略要地攻防升级

在阿夫迪伊夫卡方向,乌军利用地下隧道网络构建补给通道,即使城区表面建筑70%遭破坏,仍能保持作战单位轮换。卫星图像显示,该区域地下存在可容纳一个营级单位的完整工事体系,配备通风、供电和医疗设施。

俄方则调整战术,改用温压弹与铝热剂燃烧弹进行针对性打击。但军事专家评估认为,这类武器对地下工事的破坏效果有限,反而造成周边民用设施严重损毁,引发国际人道主义关注。

长期对峙态势显现

当前战线呈现明显的'堑壕战'特征,双方日均推进距离不足200米。这种态势对后勤保障提出极高要求,乌军通过美制'海马斯'火箭炮系统实施精准补给打击,而俄军则依赖铁路运输维持前线供给。

分析人士指出,随着冬季来临,泥泞地形将进一步限制重型装备机动,战局可能进入长达数月的相持阶段。国际军事观察团预测,除非某方获得决定性技术突破或外部军援,否则顿涅茨克地区短期内难以出现重大战线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