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事物,在拥有时往往不被珍惜,直到失去后才意识到其珍贵,立陶宛便是如此。
当中国在立陶宛设有大使馆时,立陶宛却频繁制造麻烦。
如今,中国外交官已全部撤离立陶宛,立陶宛方感失去中国支持的不便,其总理向中国递交建议书,希望重建双边关系。
这种前倨后恭的态度,不禁让人质疑:立陶宛究竟意欲何为?
中立关系的过往
立陶宛独立时间不长,甚至不及一些90后的年龄,它是在1991年苏联解体时趁机建国的。
作为苏联的前加盟国,独立后,中国对立陶宛态度友好,迅速与其建交,承认其国家地位,并在国际上给予诸多支持。
例如,中国从立陶宛进口大量木材、奶酪、奶粉等特产,同时向其出口机械、纺织品,并在当地设立孔子学院,两国交流一度十分密切。
对于立陶宛这样年轻的小国而言,国家起步时得到大国的帮助尤为珍贵。
中国的援助让立陶宛深感感激,两国关系曾十分友好,还签署了《中立友好合作条约》。
然而,随着立陶宛在国际上站稳脚跟,国家进入新发展阶段,其态度逐渐变得奇怪。
2021年,立陶宛做出了一件震惊世界的事情,允许台湾当局以“台湾”名义在其境内设立“代表处”,这无疑是对一个中国原则的公然挑衅。
要知道,其他国家均使用“台北”名称设立代表处,一个中国原则是国际关系中不容置疑的准则。
立陶宛的这一决定,让中立关系岌岌可危。
如果立陶宛仅此一次,或许还可视为无意之举,但接下来的行为证明,立陶宛已在中国与西方之间做出了选择,不顾及之前与中国的友好情分。
自将代表处名称从“台北”改为“台湾”后,立陶宛并未收敛,反而变本加厉。
从2022年开始,立陶宛系统性地拒绝为中国外交官办理证件认证更新,导致中国外交官在立陶宛的工作举步维艰,只能依靠短期签证维持。
到了2024年11月,立陶宛更是以签证不合格为由拒绝中国外交人员入境,这简直是无理取闹。
要知道,这签证是立陶宛拒绝更新导致的“过期”,是立陶宛自己没有履行义务。
立陶宛却倒打一耙,指责中国外交官未更新签证,简直荒谬至极。
这种行为就像自己锁上门,却怪别人进不来一样荒唐。
中国从未对不起立陶宛,从立陶宛建国之初就承认其主权,到建交后的日子里,中国一直秉持“互利共赢”的理念,真诚对待立陶宛。
中国市场向立陶宛的各类产品敞开大门,立陶宛的木材、奶酪、农产品等源源不断地运往中国,走进了千家万户,为立陶宛带来了可观的外汇收入。
此外,还有中欧班列、孔子学院、两国互派学者等,除了经济方面,中立之间的文化交流也不少。
中国已经做了能做的一切,但立陶宛为了向西方靠拢,不顾中国曾经的支持和友善,反而利用这种友善来试探中国的底线。
面对这种挑衅底线的行为,中国当然不会坐视不管。虽然中国一直以最大的善意对待立陶宛,但现在立陶宛变了,中国也会收回善意。
如今,中国已将两国外交关系从大使级降为代办级,并召回了所有驻立大使,未留一人。
这也是在国际上表明中国的态度,只要哪个国家做了对不住中国的事,中国绝对会把善意收回。
立陶宛欲重建关系
中国的做法取得了成效,此次与立陶宛拉开距离,让国际社会看清了立陶宛的真面目。
毕竟中国曾经对立陶宛帮助良多,突然间的疏离,肯定是立陶宛哪里做得不对。
即便是立陶宛靠近的欧盟、北约,也不赞同其倒打一耙的行为。
不过立陶宛起初并未意识到这一点,还向WTO起诉中国“经济胁迫”,但后来被欧盟多国集体叫停。
这时立陶宛才发现,原来这么多国家都不赞同它的做法。
立陶宛在国际上如今已近乎孤家寡人,因此开始后悔与中国断交,其总理也向中国递上了建议书,希望重建关系。
近年来,立陶宛因对中国采取强硬态度,失去了中国市场,结果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经济上遭受了重创。
立陶宛原本依赖中国市场出口木材、农产品等特色物品,但中国的反制措施一出,这些产品便无法进入中国市场,销售渠道有限,原来依靠中国市场的企业纷纷破产倒闭。
企业倒闭导致立陶宛失业率直线上升,国内怨声载道,曾经繁荣的立陶宛经济如今已不复存在。
如今立陶宛终于意识到,没有了中国这个重要伙伴,日子过得有多艰难。
大多数国家还是像美国一样,以保护国内企业为主,很少有像中国一样敞开国内市场的,不过立陶宛之前看不到这一点。
以前中国的包容和友善,让立陶宛已习以为常。
熟悉会滋生轻视,立陶宛觉得中国给其带来的好处没什么了不起,就算和中国不交往,也有欧洲市场为其敞开大门。
但如今真正体会到不易之后,立陶宛才明白,它曾经在中国受到的善意是多么的珍贵。
尊重和合作才是国与国相处的正道,但立陶宛之前并不明白这个道理,如今中国已离去。
再想恢复关系,可没那么容易,毕竟有前车之鉴,立陶宛会不会再反悔还真不一定。
因此,中国外交部早已明确表示,恢复关系的前提只有一个,那就是立陶宛必须恪守一个中国原则,停止与台当局的任何官方往来,关闭那个非法的“台湾代表处”。
这是底线,也是红线,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
立陶宛如果真想重建关系,就必须拿出实际行动,而不是光递个建议书,嘴上说说就算了。
一边想和中国修复关系,一边还想着在台海问题上搞小动作,那就是痴心妄想。
国与国之间的关系,真诚和尊重是最基础的,和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一样。
立陶宛因这次的不真诚,如今付出了代价,为其买单的是现在被孤立的国际处境和不再乐观的国内经济。
其他国家通过立陶宛也看到了,任何试图挑战中国核心利益的行为,都会付出代价,而且就算将来后悔,也不可挽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