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赛场风云

荷兰发现,冻结闻泰科技股权事件开始失控了!

时间:2025-10-19 04:39:02 来源:百态人间 作者:百态人间

荷兰政府已经发现,冻结闻泰科技股权事件并没有按照他们预期那样发展,而是开始失控了!中国一系列反制措施出台后,荷兰已经疲于应付并且不知所措了!
荷兰原本以为只是一纸禁令,结果却像拉开了潘多拉盒子,原计划是“精准打击”一家中企,结果搞得自己焦头烂额、产业链动荡、欧洲车企跟着遭殃。
一场看似小范围的商业冻结,正演变成一场全球化的产业博弈,如今的荷兰,不仅没捞到好处,反倒被困在自己设下的局里,进退两难。
事情的起点,是荷兰政府9月30日突然搬出冷战时期的《物资供应法》,对中国企业闻泰科技旗下的安世半导体下达资产冻结令。
这家公司每年为荷兰带来1.3亿欧元税收,是欧洲芯片产业的一块“压舱石”,如此重磅企业,荷兰却下手如此果断,怎么看都不像是“临时起意”。
紧接着,10月1日,阿姆斯特丹法院火速行动,没开庭、没听证,直接把闻泰科技创始人张学政的董事职务给暂停了,股权也交由第三方托管。
更蹊跷的是,这一切的启动信号,还来自安世内部的三位外籍高管——荷兰籍的法务官、德国籍的财务和运营负责人,三人一协调,政府就跟进,法院就执行,配合得堪称“无缝衔接”。
背后有没有外部推手?这场行动怎么看都像是一次跨大西洋的默契联动,国点火,荷兰出手,目的直指中资掌控的关键芯片企业。
问题是,这场“联动围剿”,只打了一回合,就彻底脱了轨。
10月4日,中国商务部亮出反制第一招:出口管制。
明确禁止安世中国子公司向境外输出一系列核心半导体元器件,这一刀,砍得非常精准,直接卡住了安世在东莞的封装基地出货口。
这个基地可不是普通工厂,它负责全球12%的车规级功率芯片,是特斯拉、比亚迪、博世、大陆集团等大客户的核心供应商。
这一出,荷兰所谓的“保障供应链安全”立马破功,他们原本是想保住安世欧洲的独立运营,但现在中国一断货,欧洲工厂开始缺料,大公司只能临时抱佛脚,启动替代方案,甚至开始四处囤货。
与此同时,资本市场也迅速用脚投票。
10月13日,闻泰科技复牌当天,32亿资金一把出逃,股价直接跌停。
德国某车企甚至将安世芯片的库存周期从8周强行拉到24周,宁肯多压库存,也不愿冒断供的风险。
行业成本跟着飙升,芯片价格波动加剧,一环扣一环,整个欧洲汽车产业链都被“牵着鼻子走”。
面对中国的组合拳,荷兰没想到的是,中国不仅打芯片,还打矿产。
10月14日,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带头,联合32家企业公开谴责荷兰“破坏全球半导体生态”,不仅在道义上发声,更在行动上给出回应。
商务部随即启动《反外国制裁法》程序,将钴、重晶石等17种战略矿种纳入出口许可范围。
这不是简单的“出口限制”,而是精准打击荷兰半导体的命门,ASML,这家荷兰的王牌企业,生产极紫外光刻机就需要这些关键矿物。
中国一收紧资源供应,ASML的原材料就要“卡脖子”,这让荷兰政府不得不重新评估这场“冻结战”的代价。
更高明的是,中国还打起了法律“反击战”,质疑其司法程序的合法性。
你用你国的法律冻结我,我也能用我自己的法律挑战你,这波是“以法治法”,让对方的司法程序陷入僵局。
10月15日,荷兰政府内部终于坐不住了,安世欧洲工厂的原材料库存最多只能撑14天,而中国工厂早就暂停对欧洲的发货,产业链断供的危机已经逼到门口。
荷兰政府随即于10月16日紧急召开内阁会议,讨论是否部分解除冻结令。
因为他们发现,仅仅是产业链受损和税收流失,损失就已经超过安世每年缴纳的税款。
这笔账一算,荷兰等于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原本想通过冻结来掌握主动权,结果被中国一顿组合拳打得节节败退,如今想要下台阶,但又怕打乱西方统一战线,骑虎难下,进退维谷。
这场从荷兰掀起的小风波,已经演变成一场全球范围的产业链震荡,它提醒跨国企业,不能再天真地相信“市场无国界”。
一旦政治伸手进了供应链,哪怕只是冻结一个董事席位,后果都可能是整个产业链的连锁反应。
更重要的是,它也警示各国政府:经济胁迫是一把双刃剑,你用得快、下得狠,可能一时爽,但代价可能是整个国家的产业信誉。
中国的反击不仅仅是为了安世,更是在告诉所有人——别把规则当武器玩,因为市场会用更残酷的方式教你做人。
这也正是为什么有半导体分析师坦言:“当有人试图用权力改变市场规则时,市场总会用更直接的方式让他们重新认识规则。”
荷兰这一仗,打得仓促、打得高调,也打得代价惨重。未来的产业链将更分散、更谨慎,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任何国家想靠“法律工具”打压中企,都必须先掂量清楚,自己能不能承受得起反击的后果。
信息来源:荷兰政府对中企旗下安世半导体公司妄加干预,中国行业协会发声反对 2025-10-15环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