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五A股市场再度迎来显著调整,大盘指数回落至3900点下方,市场情绪趋于谨慎。近期,A股多次尝试冲击3900点区域,但均未能有效站稳。与此同时,个股表现与大盘节奏出现脱节,大盘上涨时个股跟随补涨,但下跌时跌幅却显著大于大盘,导致投资者近期体验感与六七八月份的行情形成明显差异。
值得注意的是,周五的下跌并未伴随显著利空消息,表明此次调整更多是由市场自身运行节奏所驱动。这种“无利空下的调整”也引发了市场对后续走势的疑问:周一调整是否会延续?短期调整后,市场能否迎来修复性上涨?
盘后,两大关键消息为市场注入了信心,叠加外围信号的缓和,共同构成了短期支撑。
央行明确表示,将“适当整合投资渠道,吸引更多境外机构有序投资境内市场”。当前,A股已逐步脱离底部区间,市场预期持续改善。叠加后续美联储多次降息的预期,人民币汇率有望稳步走强,人民币计价资产的吸引力将进一步提升,A股有望成为外资配置的重点标的。从前期动向来看,境外知名投资机构已陆续加大A股布局,而A股当前估值相较于欧美股市仍处于低位,长期回归合理估值的逻辑未变。
新规聚焦规范上市公司董事、高管及控股股东行为,进一步提升公司治理水平。A股相较于欧美成熟资本市场起步较晚,客观存在部分制度完善空间。而监管层近两年持续查漏补缺,如限制大股东不合理减持等,制度优化将为资本市场长期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盘后,A50指数大涨0.97%,一方面源于国内政策释放的积极信号,另一方面受外部对话态度缓和影响。市场对关税相关消息已逐步脱敏,叠加此次对话主动权掌握在我方手中,10月13日行情未重演4月7日的波动,显示市场韧性显著增强。
结合A50上涨信号,若盘前无突发利空,周一大盘大概率高开0.5%以上。周五下跌导致指数跌破进攻线(短期趋势线),短期趋势再度走弱,但需结合中期节奏判断。近期市场始终处于“涨多回调、跌深护盘”的横向震荡区间,本质是前期快速上涨后的中期修整——主力通过震荡修复趋势线偏离率,为后续上攻蓄力。
从关键支撑来看,本轮行情启动以来的“紫色趋势线”是核心支撑位,此前两次调整均未有效跌破该线。周五低点距该趋势线仅约7个点,叠加盘后利好,周一该趋势线大概率能守住,进一步破位风险显著降低。
尽管利好支撑明确,但仍需警惕“高开低走”风险,核心观测两大变量:
量能承接力度:近期市场成交额已回落至2万亿以下,若周一上涨过程中成交额未明显放大,表明市场承接不足,需保持谨慎,避免盲目追高。
关键点位突破与防守:
短期来看,若成交额未能持续放大,反弹后仍可能反复;中长期维度,下周日线长期趋势线将上移至3650区域,只要该区域不被跌破,大周期上行趋势就不会改变。
当前市场的“磨底震荡”并非坏事——充分整固既能压缩向下空间,也能让主力资金完成休整。待趋势线偏离率修复到位、量能持续放大时,市场有望再度开启上攻行情。对于投资者而言,现阶段需保持足够耐心,聚焦量能与关键点位的联动信号,而非盲目追涨杀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