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智创未来

AI PC市场加速渗透:本地大模型成标配,生态应用待突破

时间:2025-11-02 17:03:18 来源:财联社 作者:财联社

财联社11月2日讯(记者 王碧微)联想集团(00992.HK)在2024年第一财季财报沟通会上披露,AI PC(人工智能个人计算机)已占据其PC销量的30%,标志着这一细分领域从概念走向商业化落地。然而,市场对AI PC的认知仍存在诸多疑问:高昂售价背后,AI PC与普通PC的核心差异是什么?本地大模型能否真正实现隐私保护?厂商宣称的“个人智能体”是技术突破还是营销噱头?

带着这些疑问,财联社记者实地探访联想位于安徽合肥的PC研发制造基地——联宝科技,并深度采访企业负责人及行业分析师,试图揭开AI PC从概念到量产的全链条真相。

AI PC技术定义:五大特征重构计算体验

针对市场争议,联想以“拯救者Y7000P 2025 AI元启版”为例,首次公开AI PC的五大核心标准:

  1. 内嵌个人大模型:数据本地化存储解决隐私泄露风险
  2. 混合算力架构:CPU+GPU+NPU协同提供本地AI运算能力
  3. 个人知识库:构建用户专属数据资产
  4. 开放AI生态:支持第三方应用接入
  5. 超级智能体:实现跨领域任务自动执行

联想特别强调隐私保护价值:“云端大模型存在数据泄露风险,而AI PC将所有数据处理留在本地,这是技术架构的根本性变革。”其推出的“天禧个人超级智能体”被定义为“硅基生命”,可自主协调数学、语文等垂直领域智能体完成任务,而非简单执行指令。

群智咨询分析师张玉彬指出,当前AI助手与系统的融合仍处于初级阶段,但待机时长优化已成显著突破。以某品牌高端轻薄本为例,通过端侧算力优化,其本地视频播放续航从19.5小时提升至26.5小时,增幅达36%。

C2M模式揭秘:柔性产线支撑定制化生产

占地30.5万平方米的联宝科技基地,作为联想全球最大PC制造中心,通过“乐高模组式线体”实现柔性生产。该产线可毫秒级响应订单切换,日均处理8000个订单中,80%为小于5台的定制化需求。

联宝科技AI PC产线 图片来源:财联社记者/摄

京东与联想的C2M合作展现了数字零售与智能制造的深度融合。京东通过AI模型分析千万级用户搜索数据,识别出“女大学生购买游戏本辅助学习”等新兴需求,反向推动联想开发“RTX 5070显卡+16G内存+1T SSD”配置产品。这种需求驱动模式使定制款拯救者Y7000P上市即成同配置流量冠军,近50%新品为京东定制款。

联想工厂负责人透露:“双十一前夕,京东反馈销量超预期,我们当晚即调整生产优先级。”这种产销协同得益于双方数据孤岛的打通,将传统“推动式”供应链升级为“需求拉动式”智能体系。

发展瓶颈与突破路径:成本与生态双重挑战

尽管市场渗透率持续提升,AI PC仍面临两大核心痛点:

  • 成本压力:HBM等关键部件技术升级推高终端价格,品牌方需通过系统优化避免售价过快上涨
  • 生态缺失:联想承认当前AI应用数量不足,计划建立开发者生态吸引更多第三方加入

群智咨询预测,驱动AI PC换机的力量来自双重市场:

  • 商用领域:2025年Windows 10停服将推动企业用户升级
  • 消费领域:游戏本GPU算力迭代(如RTX 50系列)激发端侧AI需求

上游产业链同步迎来机遇,CPU算力需求增长推动迭代升级,内存容量从16G向32G跃迁。人机交互革新方面,触控面板出货量预计2026年达2860万台,In-cell技术份额将升至18%。

未来布局:应用爆发与生态共建

联想明确下一阶段重点:提升“天禧个人超级智能体”交互能力,推动AI应用数量爆发。京东则承诺持续扮演“加速器”角色,通过自营模式以量定价,加速符合市场预期的产品迭代。

双方2024年签署的1200亿元销售目标协议显示,AI PC已进入规模化发展阶段。随着技术成熟与生态完善,这场由本地大模型驱动的计算革命,或将重新定义个人智能设备的未来图景。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