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智创未来

2025年两院院士增选结果公布:144人新晋,年龄结构持续优化

时间:2025-11-21 10:19:02 来源:界面新闻 作者:界面新闻

2025年11月21日,中国科学院与中国工程院正式发布2025年度院士增选结果,共有144人当选新一届院士。其中,中国科学院增选院士73人,中国工程院增选院士71人,标志着我国科技人才队伍迎来新一轮扩容与优化。

据新华社报道,院士作为我国科学技术与工程科技领域的最高学术荣誉,其增选制度承载着党和国家尊重知识、凝聚人才、服务国家战略的重要使命。本次增选后,两院院士队伍的年龄结构、学科分布与区域代表性均实现显著提升,为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注入新动能。

年龄结构持续优化,青年科学家崭露头角

新当选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平均年龄为57.2岁,最小年龄仅44岁,最大年龄66岁。其中,60岁(含)以下院士占比达67.1%,50岁以下青年科学家共有4人入选。中国工程院新当选院士中,年龄最大者为1955年出生的中南大学余志武教授,同时涌现多名“70后”学者,区域分布覆盖国家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中心、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华南师范大学等机构。

值得关注的是,44岁的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副院长刘若川成为本次增选最年轻院士。其深耕算术几何与代数数论领域,在p进霍奇理论、p进自守形式等方向取得突破性成果,独立完成的“p进霍奇理论及其应用”项目曾获2020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此外,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彭承志(48岁)、清华大学张强(47岁)、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工程大学鲁军勇(46岁)等青年学者亦凭借电磁弹射技术、地球系统科学等领域的原创性贡献入选。

区域与性别代表性增强,西部专家与女性科学家占比提升

中国工程院新当选院士中,6位专家长期扎根西部边远地区,涵盖土木工程、资源勘探等关键领域,彰显国家对区域均衡发展的重视。性别比例方面,中国科学院新增5位女性院士,中国工程院新增8位女性院士,女性科学家在两院院士中的占比进一步提升。

例如,中国工程院“70后”院士中,国家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中心云晓春、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杨超等学者,在网络安全与化工工程领域取得国际认可;而华南师范大学杨中民、武汉大学姜卫平等则通过跨学科研究推动教育科技融合发展。

外籍院士扩容,国际合作深化

本次增选同步扩大国际人才引进力度,中国科学院新增外籍院士27人,中国工程院新增外籍院士24人。外籍院士的遴选聚焦全球顶尖科学家,涵盖人工智能、新材料、生物医药等前沿领域,进一步强化我国科技界的国际话语权。

严守学术纪律,把好院士“入口关”

据两院增选工作组介绍,本次增选严格遵循国家战略需求导向,强化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求。增选过程中,中国科学院与中国工程院坚持“纪律严”基调,对候选人的学术学风、道德品行、遵规守纪情况进行全流程监督,并主动接受社会监督,严防利益输送与违规操作,确保院士队伍的纯洁性与权威性。

院士队伍规模再创新高

增选后,中国科学院院士总数达908人,外籍院士173人;中国工程院院士总数突破千人大关至1002人,外籍院士148人。两院院士队伍的持续壮大,为我国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提供了坚实的智力支撑。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