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智创未来

蚂蚁集团“灵光”AI助手:差异化战略下的应用创新解读

时间:2025-11-21 16:10:21 来源:界面新闻 作者:界面新闻

记者 | 佘晓晨 编辑 | 文姝琪

过去一周,国内AI应用赛道迎来新一轮爆发。继发布AI健康应用AQ后,蚂蚁集团于近日推出全模态通用AI助手「灵光」,上线第三天即冲上App Store总榜第七、免费工具榜首位。同期,阿里巴巴上线「千问APP」,谷歌发布Gemini 3 Pro并同步接入核心产品体系,头部科技公司正加速从模型竞争转向应用落地。

30秒生成AI应用:灵光的核心突破

作为通用型生产力工具,灵光首批上线对话、应用生成、信息互动三大功能,支持3D、音视频、图表、动画、地图等全模态信息输出。其核心卖点「30秒生成应用」引发行业关注——用户通过自然语言描述需求,即可快速获得健身计划工具、旅行规划器、记账软件等定制化应用。这一功能在支付宝现有对话与可视化交互基础上实现突破,成为灵光差异化竞争的关键。


灵光APP内生成应用的界面

8个月战略转型:从技术冲击到应用落地

蚂蚁集团CTO何征宇透露,灵光的诞生源于年初Deepseek带来的技术冲击。团队春节期间持续研讨,3月成立独立组织「Inclusion AI」,整合研究、工程与应用团队。该组织技术成果已应用于蚂小财、AQ等产品,形成「模型与应用齐头并进」的研发模式。

产品负责人蔡伟表示,灵光定位聚焦降低用户使用门槛,通过垂直场景渗透日常生活。当前AI应用竞争已从模型能力转向C端入口,但主流赛道领跑者优势显著。据SimilarWeb数据,2025年10月国内访问量前三的AI应用为deepseek、豆包和夸克,第二梯队竞争激烈。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差异化战略:寻找未被满足的需求

面对激烈竞争,灵光选择垂直场景切入的差异化路径。蔡伟将互联网产品分为效率型(save time)和娱乐型(kill time),灵光初期聚焦效率工具,但未来不排除拓展娱乐属性。其核心逻辑在于:通过强化长板功能建立用户认知,再逐步完善产品矩阵。

「我们正在寻找豆包、deepseek、抖音、小红书等头部产品未充分覆盖的场景。」蔡伟坦言,灵光目前仍在探索精准定位。该项目自3月立项以来投入200余人团队,虽未采用赛马机制,但多线布局将面临市场检验。

随着AI技术进入应用深水区,蚂蚁集团的「后进者」优势逐渐显现——市场已验证部分方向可行性,为其节省试错成本。灵光能否在效率工具赛道开辟新蓝海,将成为蚂蚁AI战略的关键观察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