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娱乐星闻

李佩霞下月出狱系谣言?法律专家解析刑期计算与减刑规则

时间:2025-09-19 21:11:05 来源:巷子里的历史 作者:巷子里的历史



近日,关于“李佩霞即将出狱”的消息在社交平台广泛传播,部分网友转发“内部消息”称其“下月释放”,甚至附上模糊的判决书截图佐证。然而,法律专家指出,此类传言缺乏法律依据,结合刑期计算规则与减刑条件,李佩霞在2025年出狱的可能性为零。

刑期起点:留置日折抵刑期,刑满日明确

根据《刑事诉讼法》,监察机关采取的留置措施可一日折抵一日刑期。李佩霞于2024年5月26日被万年县监察机关留置,同年11月14日横峰法院判处其三年有期徒刑。由于她未上诉,入监时间不晚于11月21日,但刑期起点仍以留置日计算。这意味着,即使不考虑减刑或假释,其刑满释放日应为2027年5月25日,与当前传言的“2025年出狱”相差两年有余。

减刑条件:职务犯罪门槛高,时间窗口不足

尽管普通罪犯可通过减刑缩短刑期,但职务犯罪的减刑规则更为严格。根据规定,原判刑期不满10年的职务罪犯,需服满2年刑期后方可申请首次减刑。李佩霞的刑期自2024年5月26日起算,需至2026年5月26日后才具备申请资格。然而,此时其剩余刑期仅约1年,而减刑需满足“表扬”分积累要求。



“表扬”分是监狱根据罪犯劳动表现、改造态度等评定的绩效分,需通过完成劳改任务积累。职务罪犯首次减刑通常需积累多个“表扬”分,耗时至少2年。即便李佩霞从入监后立即参与劳动,也需至2026年5月后才能凑够分数,但此时其剩余刑期已不足1年,无法满足减刑条件。

此外,新入监罪犯需先在“入监队”接受2-3个月的监规纪律培训,期间无劳动任务,无法积累“表扬”分。若李佩霞于2024年11月入监,按最短2个月计算,其转入生产监区的时间已至2025年1月,可积累分数的时间进一步压缩至3-4个月,远不足以完成减刑要求。

减刑流程:程序复杂,时间成本高昂

即使李佩霞积累够“表扬”分,减刑流程仍需经历多重审批:监区研究、监区长审核、刑罚执行科审查、评审委员会评审、监狱长会议决定,最终报中级法院裁定。整个流程最快需3个月,慢则半年。若她在2026年5月提交申请,法院裁定可能延至2026年底,此时剩余刑期不足半年,减刑已无实际意义。



假释限制:职务犯罪“从严掌握”,基本无可能

尽管李佩霞的余刑符合假释条件,但司法实践对职务犯罪假释采取“从严掌握”原则。近年来,为体现“惩戒与教育相结合”,司法机关持续收紧职务罪犯的减刑假释政策,以维护公共权力的廉洁性。此类罪犯若轻易获假释,既无法形成有效震慑,也难以回应社会对公平正义的期待。因此,李佩霞通过假释提前出狱的可能性极低。

谣言溯源:法律知识缺失与信息误读

“李佩霞即将出狱”的传言,源于公众对刑期计算规则的误解。部分人误以为刑期从判决日算起,或轻信“内部消息”而忽略法律程序的严谨性。事实上,职务犯罪的刑期管理、减刑假释均遵循严格标准,监管力度只增不减。



法律专家提醒,面对此类传言,公众应优先核查刑期起点、减刑条件及流程时长等关键信息,避免被未经证实的消息误导。司法体系的严谨程序,正是为了确保公平与正义——无论身份如何,违法者必受惩处,刑期无“例外”亦无“捷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