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李雪健,许多观众都耳熟能详,但你是否知道他的儿子李亘?如今,当人们提起李亘时,更多会称他为“那位拍电影的导演”,而非“李雪健家的孩子”。在星二代普遍依赖家庭资源的娱乐圈,李亘却选择了一条截然不同的道路——靠自己的努力打拼出一片天地。
李亘执导的电影《如果有一天我将会离开你》或许你已看过。在影院里,许多观众直到影片结束都未曾察觉导演竟是李雪健之子。这部作品不仅斩获了多个奖项,更赢得了观众的广泛好评。而最令人敬佩的是,李亘在宣传过程中从未主动提及自己的家庭背景。
1987年出生于北京的李亘,成长于一个艺术氛围浓厚的家庭。父母均从事表演艺术,但李亘并未沿着父母的足迹成为演员。相反,他选择了日语作为大学专业,并曾赴日本留学一年。这段异国经历不仅丰富了他的人生阅历,更为他日后的电影创作提供了灵感。
李亘的影视之路始于剧组最底层。2013年,他初入影视圈时,从搬设备、协调演员等杂活做起,甚至在夜晚独自泡在剪辑室里研究镜头。他的努力很快得到了回报,短片《一夜》虽然只有20分钟,却凭借独特的叙事风格和深刻的主题赢得了业内人士的认可。
面对星二代的标签,李亘有着自己的坚持。他曾在采访中表示,不愿一辈子被贴上“李雪健儿子”的标签。在娱乐圈这个充满诱惑的地方,能够拒绝利用家庭资源的人并不多见。
在拍摄首部长片时,李亘的坚持尤为动人。当时资金紧张,有人建议他邀请父亲客串以吸引投资,但他坚决拒绝了。他希望观众能够专注于故事本身,而非明星阵容。电影首映礼上,李雪健悄悄到场观看,并给予了“他做导演还不错”的评价。这句话让李亘倍感踏实。
李亘与父亲之间还有一段温馨的故事。李雪健早年生病时,李亘总是格外注意不让父亲操心。每次完成作品后,他都会先让父亲观看初剪版。第一次观看时,李雪健提出了许多修改意见,李亘便默默回去重剪。直到第二次观看时,父亲才点头认可。这种父子间的默契与支持,远比直接给予资源更为珍贵。
如今,李亘在电影圈的名气越来越大。他的新项目正在筹备中,据说仍然关注普通人生活的题材。业内人士纷纷称赞他为中国电影的新力量。从短片时代就开始关注他的影评人表示,李亘最擅长的是将小故事拍出深意,这种能力并非依靠背景就能获得。
有多少人能在明明可以走捷径的时候选择最难的那条路?李亘从学日语到成为导演,从剧组打杂到斩获大奖,每一步都是自己硬闯出来的。如今再提到他时,人们首先想到的是他的作品而非家庭背景。这种认可比任何奖项都更为珍贵。
李亘的经历就像爬山一样。明明有缆车可以乘坐,但他却选择一步一步自己爬上去。虽然过程艰辛,但看到的风景和到达山顶的成就感却是完全不同的。李亘就是这样凭借自己的努力爬到了属于他自己的高度。
从日本交换生到北电研究生,从剧组助理到获奖导演,李亘的每一步选择都不容易。但正是这些选择让他能够坦然地说:“我是个导演,我是李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