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娱乐星闻

深度剖析:《红楼梦》与《甄嬛传》中皇帝的心机与算计对比

时间:2025-10-30 10:16:34 来源:资深人士说文史 作者:资深人士说文史

在古装剧的璀璨星河中,《红楼梦》与《甄嬛传》无疑是两颗耀眼的明珠,它们不仅以其细腻的情感描绘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吸引了无数观众,更以其深刻的政治斗争和权谋算计让人叹为观止。特别是两部作品中的皇帝角色,其心机之深、算计之精,堪称一绝。今天,我们就来深入剖析这两部作品中的皇帝,看看他们究竟谁更会算计,谁更“鸡贼”。



《甄嬛传》中,甄嬛、皇后、华妃三方宫斗,可谓是机关算尽,各显神通。然而,当我们将目光投向皇帝大胖橘时,不禁发现,她们那点算计在他面前,简直是小巫见大巫。华妃和端妃,这两位将门之女,都被皇帝大胖橘算计得死死的。单单一味欢宜香,就足以暴露大胖橘的狠毒心机。为了防止兵权在手的将门女子生下皇子,导致外戚专权,皇帝大胖橘巧妙布局,让端妃给华妃端去了下胎药,随后华妃反手又是一碗绝育药给端妃灌下,两人皆失去了生育的希望,这一招,可谓是一箭双雕。



大胖橘对华妃的狠毒心知肚明,但他更清楚,华妃的狠毒不会用在他身上。即便知道自己被利用,华妃和端妃也都没对大胖橘下手,只是各自陷入了绝望的深渊。而大胖橘对纯元、甄嬛等人的“爱”,也并非纯粹的情感流露,而是夹杂着权力与利益的考量。他爱的不是纯元这个人,而是她完美又爱他的样子,给足了他面子。甄嬛被罚,表面上看是因为误穿了纯元旧衣,实则是因为大胖橘处置了华妃的哥哥之后,抬举了甄嬛的父亲,忌讳她继续干政,担心她成为第二个华妃,于是找机会给她上一课,让她明白自己的位置。

一将功成万骨枯,帝位底下是白骨。在《甄嬛传》中,这一切都是帝王术,一切都是平衡法则。大胖橘身为皇帝,对纯元、甄嬛、华妃这些女人,他都不爱,甚至于这些女人没能出世的孩子,其中都不乏皇太后和皇帝刻意下胎的功利之作。真正的打胎队长,哪里是皇后,分明是皇太后和皇帝母子,他们才是剧中心机最深之人。



有人说,《甄嬛传》的师父就是《红楼梦》,觉得红楼世界的天子才是心机界的扛把子。在《红楼梦》中,皇帝假装提拔贾家的子女为皇妃,使之放松警惕,又借皇恩浩荡的省亲之事耗尽荣国府的财力,最终把北静王和贾家一网打尽。元妃省亲这件非常喜事,不过是一场“瞬息繁华,一时欢乐”的幻影,耗费巨资不说,还常常遭到宫里的几个太监勒索,正所谓:“外头体面里头苦”,这其中的无奈与辛酸,又有几人能懂?



贾蓉等人的对话,更是揭示了省亲背后的巨大开销与贾家的无奈:“按时到节不过是些彩缎古董顽意儿。纵赏银子,不过一百两金子,才值了一千两银子,够一年的什么?这二年那一年不多赔出几千银子来!头一年省亲连盖花园子,你算算那一注共花了多少,就知道了。再两年再一回省亲,只怕就精穷了。”贾珍也笑道:“外明不知里暗的事。黄柏木作磬槌子──外头体面里头苦。”而夏太监、周太监等人的频繁勒索,更是让贾家雪上加霜,贾琏的无奈与凤姐的机智应对,都透露出这个家族在皇权面前的无力与挣扎。

夏太监也罢,周太监也好,都是天子的亲信,他们的行为,若说没有天子的默许或指使,恐怕难以服众。难怪乎贾元春省亲时,不见欢喜,倒是哭了一路,直劝娘家以后再不可如此奢华靡费了。她又特地吩咐娘家往清虚观打平安醮,可知平安尚且难保,何况富贵乎?这其中的深意,令人深思。



袭人又道:“昨儿贵妃打发夏太监出来,送了一百二十两银子,叫在清虚观初一到初三打三天平安醮,唱戏献供,叫珍大爷领着众位爷们跪香拜佛呢。还有端午儿的节礼也赏了。”

端午节,这个在传统文化中寓意着驱邪避灾的日子,在《红楼梦》中却成了忠臣屈原投河的纪念日,是举世皆独、出淤泥而不染者皆夭亡的末日。贾元春的结局更是悲惨,贾府四春的命运,无一不叫人心内愈思愈闷。她们的命运,仿佛早已被注定,无法逃脱皇权的掌控与摆布。

只见画着一张弓,弓上挂着香橼。也有一首歌词云: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兕相逢大梦归。贾政心内沉思道:“娘娘所作爆竹,此乃一响而散之物。迎春所作算盘,是打动乱如麻。探春所作风筝,乃飘飘浮荡之物。惜春所作海灯,一发清净孤独。今乃上元佳节,如何皆作此不祥之物为戏耶?”

其实,红楼世界阴阳共存,书中有现任族长,其中就隐着一个前任族长的影子。作者既言“当今天子云云”,镜子反面自然是“前朝帝王”,所谓水国吟与朱楼梦之别。红楼一梦,是《桃花扇》所谓朱楼倒塌、舆图换稿之说,所谓怀金悼玉四个字,以十二应王事者,是写薛子为水国孽海,淹没了远迈前代的林家朱楼情天。秦氏托梦,所托正是朱楼旧梦,她的话语中充满了对家族未来的忧虑与警示。



秦氏道:“婶婶,你是个脂粉队里的英雄,连那些束带顶冠的男子也不能过你,你如何连两句俗语也不晓得?常言‘月满则亏,水满则溢’;又道是‘登高必跌重’。如今我们家赫赫扬扬,已将百载,一日倘或乐极悲生,若应了那句‘树猢狲散’的俗语,岂不虚称了一世诗书旧族了!”

月满则亏,故黛玉生来就是弱症,所谓不足之症,是写朱明内忧外患之种种不足之症;水满则溢,故宝钗生来就是热毒之症,所谓先天壮,是写满清得了夏家桂花局的嫁妆而得以入主中原之意。林家即朱家,前朝帝王;薛家即爱新觉罗氏,当今天子,窃国大盗也。《红楼梦》中薛宝钗不曾卖放贼之言,是不打自招也!老耗子升堂,是鸠占鹊巢,薛家瘟神爷占了林家茗玉小姐的庙堂。这一切,都透露出作者对历史变迁的深刻洞察与对家族命运的无奈感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