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娱乐星闻

误服防冻液死亡率近100%!医生用4瓶白酒救回湖北小伙

时间:2025-09-20 11:27:13 来源:朗威游戏说 作者:朗威游戏说

文|祁言



前言

一瓶看似普通的“饮料”,实则暗藏致命剧毒——防冻液。这种化学品误服后死亡率接近100%,且国内暂无特效解药。湖北一名小伙的惊险遭遇,却因医生大胆采用白酒解毒而逆转生死,这场生死博弈背后,暴露出化学品安全管理的重大隐患。



致命误服:从解渴到生死边缘

2023年12月25日,湖北黄石的邓先生下班后因喉咙干渴,误将装在饮料瓶中的汽车防冻液当作解渴饮品。这种无色透明、带有甜味的液体,200毫升的摄入量远超80毫升的致死阈值。短短几分钟内,他便出现剧烈腹痛、头痛,当晚11点陷入深度昏迷,被紧急送往黄石市中心医院。



检查显示,邓先生生命体征极度微弱:瞳孔无反应、呼吸微弱、血压测不出,肾脏与肝脏等核心器官迅速衰竭。医生确认其误服的是剧毒化学品乙二醇(防冻液主要成分),而国内尚未上市的特效解药甲比唑,让救治陷入绝境。



甜蜜伪装者:乙二醇的致命陷阱

乙二醇堪称化学界的“伪装大师”。其无色透明、略带粘稠的质地与糖浆相似,甜味更使其极具迷惑性。然而,进入人体后,乙二醇在醇脱氢酶的作用下代谢为剧毒物质草酸。



草酸会与血液中的钙离子结合,形成草酸钙结晶堵塞肾小管,导致急性肾衰竭;同时破坏肝细胞、损伤血管内壁,并干扰神经传导,引发昏迷、抽搐甚至永久性后遗症。邓先生的深度昏迷,正是神经系统遭重创的直接表现。



白酒解毒:竞争性抑制的生死博弈

面对无解药的绝境,黄石市中心医院医生通过查阅医学文献,提出“白酒解毒”方案。其原理基于乙醇与乙二醇的化学结构相似性:两者均需通过醇脱氢酶代谢,而酶对乙醇的亲和力更强。



医生持续为邓先生喂食白酒,维持血液中乙醇浓度,使醇脱氢酶优先代谢乙醇,从而阻断乙二醇转化为草酸。这一“李代桃僵”的策略虽不能直接清除毒素,却为血液净化等后续治疗争取了关键时间。三天内,邓先生被喂食约四瓶白酒,最终奇迹般苏醒。



安全警钟:化学品管理的致命漏洞

邓先生的幸运存活,反衬出化学品安全管理的重大隐患。防冻液等危险化学品需使用专用密封容器存放,并配备醒目标识;相关从业人员必须接受严格培训,避免随意分装。公众更需提升安全意识:不饮用无标签液体,接触化学品时佩戴防护装备,误服后立即催吐并就医。



这起事件警示我们:化学品安全无小事。从生产到废弃,每个环节都需严格规范;公众更需将安全常识内化为本能反应。唯有如此,才能避免更多“甜蜜陷阱”引发的悲剧。

猜你喜欢